[实用新型]制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1827.6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姜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绪新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氧气的专用设备,尤其是涉及持续稳定制造高浓度氧气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制氧的方法是化学制氧法和物理制氧法,其中化学制氧法所需原材料大、并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而现有的物理制氧法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的氧气来分离氧气,但是缓慢、噪音大,不能为工业和生活带来更方便的制氧途径。并且制氧设备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快速稳定和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制氧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它是由外壳体、遥控设备和软管组件组成,其中,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提手,所述外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的下面是氧气出口孔,所述氧气出口孔是连接软管组件的,所述氧气出口孔的下面是湿化杯,所述湿化杯的下面是出口孔;所述外壳体的后侧面下方设置空气过滤窗,在所述空气过滤窗的一侧设置电源连接线;所述外壳体的右侧面上部设置二次过滤器;所述外壳体底部设置散热口;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空转换装置。采用这样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制造氧气,具有携带方便,制氧快的效果。
制氧过程是这样:通过所述电源连接线连接电源,启动制氧机,空气从所述空气过滤窗进入外壳体内部,通过所述空气转换装置和所述二次过滤器进行氧气制造,将制造出的氧气从所述氧气出口孔输出使用,将除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从所述出口孔排出,制氧过程中出现的水等混合物流入所述湿化杯中;再通过软管组件连接所述氧气出口孔输出给人体使用。在氧气输出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遥控设备来控制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氧气输出的时间、速度、流量。
进一步,所述遥控设备和所述控制面板上都设置有相互感应的时间、速度和流量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散热口是用于散发制氧机制氧过程中机身的温度,延长制氧机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软管组件包括连接口、呼吸口和调节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氧气出口孔,所述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所述呼吸口的位置和流量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空气过滤窗内设置过滤网,用于对空气中的杂物(如灰尘等)进行过滤。
进一步,所述二次过滤器内设置旋转过滤网,用于进一步的清除空气中的杂物小颗粒(如灰尘小颗粒等)。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电源连接线连接电源,启动制氧机,空气从所述空气过滤窗进入外壳体内部,通过所述空气转换装置和所述二次过滤器进行氧气制造,将制造出的氧气从所述氧气出口孔输出使用,将除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从所述出口孔排出,制氧过程中出现的水等混合物流入所述湿化杯中;再通过软管组件连接所述氧气出口输出给人体使用。采用这样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制造氧气,具有携带方便,制氧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从右前方看的的立体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从右后方看的的立体图
图3所示的是人体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是由外壳体1、遥控设备(图中未示出)和软管组件2组成。
其中,外壳体1的顶部设置3提手,外壳体1的前侧面设置控制面板4,在控制面板4的下面是氧气出口孔5,氧气出口孔5是连接软管组件2的,氧气出口孔5的下面是湿化杯6,湿化杯6的下面是出口孔7;外壳体1的后侧面下方设置空气过滤窗8,在空气过滤窗8的一侧设置电源连接线9;外壳体1的右侧面上部设置二次过滤器10;外壳体1底部设置散热口11;外壳体1内部设置空转换装置(图中未示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电源连接线9连接电源,启动制氧机,空气从空气过滤窗8进入外壳体1内部,通过空气转换装置(图中未示出)和二次过滤器10进行氧气制造,将制造出的氧气从氧气出口孔5输出使用,将除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从出口孔7排出,制氧过程中出现的水等混合物流入湿化杯6中;再通过软管组件2连接氧气出口孔5输出给人体使用。在氧气输出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遥控设备(图中未示出)来控制控制面板4,控制氧气输出的时间、速度、流量。
以上仅是根据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作出具体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形式的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基础上所做出的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绪新,未经姜绪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1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木芯材导流切槽的锯切方法
- 下一篇:搅拌车进出料斗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