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1408.2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张明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4 | 分类号: | F16B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1418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混凝土中锚固的锚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锚固方法以及与之对应的锚栓形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膨胀型金属锚栓:其承载原理为锚栓安装时产生膨胀力,进而产生摩擦力,荷载通过摩擦力传递到混凝土基材。
膨胀型金属锚栓对基材的要求很高,基材强度对膨胀力的影响很大,在震动环境中容易失效,而且安装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很容易降低膨胀力,而导致事故。
二、扩孔型金属锚栓:为通过专用扩孔钻头在混凝土中形成锥形凸孔,将套筒锚栓锁定与混凝土中。
如果单纯的使用扩孔型金属锚栓,由于扩孔型金属锚栓与混凝土孔间还是存在间隙的,在承受长期持续的低振幅荷载时会对混凝土孔有持续破坏的作用,对混凝土基材也是一种损坏。而且在混凝土基材情况不好的情况下,扩孔型金属锚栓无法百分百的提供应有的承载力,如混凝土内有孔洞、裂缝和固化不完全的情况等。
三、化学锚栓均是在混凝土中钻直孔后,使用化学粘结剂将螺杆粘结于混凝土中,其承载原理是粘结。荷载通过固化的树脂等粘结材料从锚栓传递到混凝土。
现有的化学锚栓:一方面,粘结方式在遇到交替载荷时,粘结层容易开裂并导致常规化学标准螺纹锚栓的承载力不定。另外一方面,常规标准螺纹化学锚栓无法适应开裂混凝土的状况。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建设需要,一种新的、安全性高的混凝土中的锚固的锚栓的发明是势在必行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粘结方式在遇到交替载荷时,粘结层容易开裂并导致常规化学标准螺纹锚栓的承载力不定。另外一方面,常规标准螺纹化学锚栓无法适应开裂混凝土的状况,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埋入基材部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螺旋方式,改变了常规的牙型及尺寸。本实用新型锚栓与胶体结合时,既能满足常规化学锚栓的粘结结合性能,由于新的牙型螺纹又能适应交替振动载荷的环境。另外一方面,由于新型的牙型螺纹设计,产品本身安装时排胶更理想与胶体的结合更紧密,力学性能更佳,同时由于特殊牙型螺纹,产品还可以应用于开裂混凝土的情况。
即:一种锚栓,由常规螺纹部分、连接部分、新型牙型螺纹部分三部分组成,新型牙型部分能够与胶体实现更强的连接,同时可以应用于交替载荷及开裂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最上端的螺纹部分,与所述螺纹部分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及与连接部分连接的新型牙型螺纹部分。
所述连接部分根据适用场合长度可调,或者是长度为零。
所述新型牙型螺纹部分牙型及尺寸皆不同于且大于最上端的螺纹部分。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锚栓与胶体结合时,既能满足常规化学锚栓的粘结结合性能,由于新的牙型又能适应交替振动载荷的环境。另外一方面,由于新型的牙型设计,产品本身安装时排胶更理想与胶体的结合更紧密,力学性能更佳,同时由于特殊牙型,产品还可以应用于开裂混凝土的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锚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锚栓的锚固方法中锚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新型牙型螺纹部分1、连接部分2、混凝土外部的螺纹部分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中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应用建筑施工方面的一种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方法和与之匹配的锚栓,是在对现有的传统的粘结方式和锚栓的缺点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适用本实用新型锚栓的锚固方法是:在预备置放锚栓处钻一直孔(孔径根据注胶量的不同有所变化),钻孔后完成清孔的工作,然后注入化学粘结剂(容积约占总容积的2/3),之后将该实用新型旋入孔中直至底部静置,等待胶体固化,即可承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锚栓包括设置于锚孔中的新型牙型螺纹部分1、连接部分2和混凝土外部的螺纹部分3。
具体操作时,用本实用新型锚栓锚固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需要安装锚栓位置定位并根据安装要求钻直孔;
(2)清出孔内灰尘并保持孔壁光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1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处理方法
- 下一篇:RFID标识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