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容量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7576.4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焦学波;张如刚;刘振华;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迅中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6;H01M2/1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电池 外壳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外壳改进结构,具体是一种大容量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生产工艺的日渐成熟,锂电池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对电池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容量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大容量电池的外壳材料而言目前使用塑料外壳是主流,大容量电池相对于小容量电池电解液的注液量要大很多,因此电池外壳上的注液孔要大很多,小容量电池的注液孔的直径一般在1至1.5毫米之间,而大容量电池的注液孔的直径一般在5至10毫米之间,这就对开口化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电池的合格率难以达到要求。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大孔注液并开口化成的方式,对电池的质量影响很大,很难克服化成时外界潮湿空气进入电池内部的问题,造成电池的水分含量超标使电池报废,也容易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结构,解决大容量电池开口化成难和注液量大的问题,优化大容量电池的制作工艺,提高大容量电池的质量和成品率,避免外界潮湿空气进入电池内部,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鼓胀问题,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和返修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电池外壳上盖上的两个极柱和位于两个极柱之间的注液孔,还包括开设于电池外壳上盖端角上的出气孔。
出气孔的直径为1至1.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结构在电池外壳上盖的注液孔在注液完毕以后就封闭,通过在电池外壳上盖上开一个用于开口化成的出气孔,这样既解决了注液量大的需求,也解决了开口化成的技术难题,有效避免了外界潮湿空气进入电池内部,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鼓胀问题,提高了电池的质量和成品率,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和返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外壳上盖,2、极柱,3、注液孔,4、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该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结构包括设置于电池外壳上盖1上的两个极柱2和位于两个极柱2之间的注液孔3,还包括开设于电池外壳上盖1端角上的出气孔4。
出气孔4的直径为1至1.5毫米,既能有效解决电池注液量大的需求,又能解决开口化成的技术难题,满足该电池外壳上盖改进的需求。
电池注液前,先将出气孔4用胶带贴上,这样气体只能从电池内部向电池外部排放,而外部气体不能进入电池内。然后通过注液孔3进行注液,电解液通过注液孔3进入电池内部后进行封闭,电池经过陈化后进行化成,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因为内外气压差的原因,电池内部的气压将大于外部气压,电池内部的空气将把贴在出气孔4的胶带冲开而排到电池外部,同时外部的空气也进不到电池内部。这样既解决了注液量大的需求,也解决了开口化成的技术难题,有效避免了外界潮湿空气进入电池内部,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鼓胀问题,提高了电池的质量和成品率,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和返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迅中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迅中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7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USB端口的电动车锂电池盒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