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5071.4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明;李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塑胶 薄膜 电容器 喷金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
背景技术
金属化薄膜无极性电容器行业,制程上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喷金,其主要作用是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芯子两个端面的喷覆一层锌、锌锡合金或铅锌合金以使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涂层。喷覆层的均匀性、厚薄、颗粒的粗细度的要求都比较高,但综观行业里普遍使用的喷金机,厚薄的均匀性一般只能达到±0.5mm的精度,离高端产品必须的±0.2mm精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般的喷金机,主要由电弧电源控制箱、喷枪、箱体、转盘旋转系统、横臂转动系统、喷枪移动系统以及状态传感系统组成。其中喷枪移动系统,采用高精度的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对喷金层厚薄的均匀性有比较好的帮助,所以,厚薄的均匀性能达到±0.5mm的精度。但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经过深入拆解分析,原来同样比较关键的部件——送丝机构采用的是普通的220V15W的交流电动机,外加一个双向可控硅的阻容调速器进行调速,电动机的转速极容易因为供电、负载以及干扰而造成转速不稳,转速不稳的后果就是送丝速度不稳,转速快时送丝速度就快,喷金层就厚;转速慢时送丝速度就慢,喷金层就薄,这就是不能进一步提高喷金层厚薄一致性的精度的根源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该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喷金精度高、易于控制。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包括PLC、人机接口设备、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第三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喷枪送丝机构送丝的第一步进电机、用于控制第二喷枪送丝机构送丝的第二步进电机和用于控制第一第二喷枪往复移动的第三步进电机;
人机接口设备与PLC相连,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和第三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均与PLC相连;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第三电机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步进电机相连。
所述的人机接口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按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由于采用步进电机控制送丝机构的驱动电机,送丝速度比改进前稳定,所以喷金粉的颗粒也比较细且匀称,显著提高了喷金质量,喷金层的厚薄可以达到±0.2mm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的总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塑胶薄膜电容器喷金机,包括PLC、人机接口设备、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第三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喷枪送丝机构送丝的第一步进电机、用于控制第二喷枪送丝机构送丝的第二步进电机和用于控制第一第二喷枪往复移动的第三步进电机;
人机接口设备与PLC相连,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和第三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均与PLC相连;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第三电机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步进电机相连。
所述的人机接口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按键。
PLC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的方法和具体实现方案为现有成熟技术。
喷金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说明:喷金机共有2把喷枪,2把喷枪分别以20cm径向往复移动,从而在盘成圆盘状的电容器芯子上喷覆导电层。2把喷枪的径向往复移动,就靠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即第三步进电机)
喷金就是把2条金属丝通过送丝机构源源不断的送出,然后2条金属丝碰在一起,因为2条金属丝之间带有24V的电压,所以在2条金属丝接触的瞬间产生电弧,同时在2条金属丝碰触点的上方设置有高压气流,对电弧产生的金属粉施加往下的气压,从而把金属粉喷在下方的电容芯子端面上形成喷金层。送丝就是电机带动两对齿轮转动,然后再由这两对齿轮的转动分别把一条金属丝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圣融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50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