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9166.5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8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宇;国中华;李荣海;董洪顺;郭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智能 分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光纤网络中各种光纤及无源设备的管理,主要通过给每根光纤连接头处贴上一个纸质标签来实现端口识别和路由管理。现在FTTH时代来临,每个用户将占用1~2芯光纤,使得光纤泛化,纸质标签俯拾皆是,交接箱的数量和容量都将急剧增加,导致光纤查找相当困难。由于大部分光配线网络(ODN)设备都安装在户外,随着岁月流逝,纸质标签受水或风沙等的侵蚀,容易受损,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而且这些海量光纤施工信息都需要手工录入和更改,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非常容易出错,根据统计,很多省份的数据资源库由于更新不及时,GIS系统的准确率大多在70%以下,对于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传统ODN的光配线设备无告警提示功能,一旦发生故障,仅靠链路诊断系统,维护人员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个端口对应的光纤出现故障。面对海量光纤,这种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给工程维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能够实现光纤自动查找、端口精确定位、信息自动更新等功能。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及与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连接的ODN系统、eID读写工具、eID跳纤和可视化操作单元,所述的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包括主处理单元、单元体、熔接单元、过纤单元和操作平台。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ID跳纤为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的跳纤。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包括柜体,所述的柜体中设置主处理单元、单元体、熔接单元、过纤单元和操作平台。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中设有光缆引入单元,所述的光缆引入单元中设有带状光缆引入模块和束状光缆引入模块。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处理单元分别连接ODN系统、eID读写工具、单元体和可视化操作单元,所述的可视化操作单元分别连接eID读写工具和ODN系统。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体包括单元框及设置在单元框中的单元框控制板和业务模块。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接单元包括熔接插框及设置在熔接插框中的熔接盘。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模块包括熔配一体化模块、配线模块和光分路模块。
所述的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模块连接eID跳纤。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视化显示单元、eID跳纤和eID读写工具可以实现光纤自动化查找、精确操作,能避免配线管理的时间延迟、低效率;避免在配线管理中人力资源的过多投入;避免侦测非法设备的侵入,极大提高运维效率,以实现ODN网络的高效运营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绕线柱;2-带状光缆引入模块;3-束状光缆引入模块;4-光缆引入单元;5-单元框;6-单元框控制板;7-业务模块;8-操作平台;9-主处理单元;10-熔接盘;11-熔接插框;12-过纤单元;13-底座;14-熔接单元;15- eID跳纤;16-eID读写工具;17-ODN系统;18-单元体;19-可视化操作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RFID智能光分配网系统包括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及与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连接的ODN系统17、eID读写工具16、eID跳纤15和可视化操作单元19。eID跳纤15为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的跳纤。
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包括主处理单元9、单元体18、熔接单元14、过纤单元12和操作平台8,主处理单元9分别连接ODN系统17、eID读写工具16、单元体18和可视化操作单元19,可视化操作单元9分别连接eID读写工具16和ODN系统17。
RFID智能光分配网设备的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9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壳耳机插孔半断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非对称加密的加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