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轨式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512.4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2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孟先锋;牛亚州;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式模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发泡用的导轨式模架。
背景技术
汽车、客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为了创造更舒适、安全的车内环境,汽车、客车的内饰件如仪表台等都用高压发泡工艺制成。因为这种发泡工艺生产的半硬质发泡材料能吸收各种来源的动能和噪音,使得仪表台具有抗压、抗震的性能,并改善了其表面舒适度,保证了乘客拥有更安全、舒适的驾驶空间。目前,高压发泡工艺都是采用高压发泡设备和机械手设备灌注成型,即发泡料在高压发泡设备混合后,通过机械手枪头灌注进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这要求机械手灌注枪头能自由在模具下模中自由运行轨迹。
成型模具的开合经过最初的人工抬放模具到用模架实现模具的自动开合,达到了自动化的要求。但目前的模架大多为齿条式模架,通过齿轮在齿条上的上下运动而带动上模体的升降,虽方便了操作,但由于齿轮在齿条上运行时存在错位,导致上模体的上下运行与其存在不同步性,合模时则会使得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存在位移差,对实际生产造成不便,并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效率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导轨式模架,提高模架生产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式模架,包括设于框架内部的上模体与下模体,所述框架的两侧各设一横梁,框架的上框体与横梁之间垂直固设导杆;所述上模体的侧壁与导套固接,所述导套活动卡设于导杆外周。
所述导杆有四根,对称设于框架的两侧。
所述上模体顶端设有驱动其垂直运动的气缸,所述下模体连接有驱动其前后水平运动的气缸,下模体的底端固设有导轮。
为了使上模体的上下运动更平稳、同步,所述导套内部设有滚珠,导套沿着导杆上下垂直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的两侧设导杆,将与上模体固接的导套活动卡设在导杆外击,依靠导套内部滚动钢珠与导柱表面相切进行滚动运行,减少上模体的上下运动摩擦力,且不存在横向位移的偏差,更保证了上模体下下运动的精确度。采用导套与导杆之间的轴向运动,来保证与导套固接的上模体的垂直运动相对平稳而同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上模体在横向和纵向方向的精确,增加了模架运行的稳定性。
上模体顶端设有驱动其垂直运动的气缸,驱使上模体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导套的运动,而导套只能沿着导杆做轴向,所以上模体的上下运动精确度高。当往下模体内进行注料或取料时,可通过与下模体连接的气缸驱动其前后水平运动,下模体底端的导轮就沿着设于框架底面的导轨进行前后运动,方便人们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框架,2-上模体,3-下模体,4-气缸,5-导轮,6-导套,7-导杆,8-横梁,9-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导轨式模架,包括设于框架1内部的上模体2与下模体3,所述框架1的两侧各设一横梁8,框架1的上框体与横梁8之间垂直固设导杆7,导杆7有四根,对称设于框架1的两侧;所述上模体2的侧壁与导套6固接,导套6活动卡设在导杆7外周,导套6内部设有滚珠,导套6沿着导杆7作上下垂直运动。上模体2顶端设有驱动其垂直运动的气缸4,所述下模体3连接有驱动其前后水平运动的气缸,下模体3的底端固设有导轮5沿着设于框架1底面的导轨9进行前后运动。
工作时,先将下模体通过气缸的作用顺着导轨滑出,加入原料,再将其推入框架内,然后开动上模体顶端的气缸,驱动其往下做垂直运动,上模体带动与其固接在一起的导套往下运动,导套只能沿着导杆做轴向运动,从而使上模体的运动摩擦力减少、准确不偏移地下降到下模体上,与下模体完全的重合,故而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来。方便了生产,并提高成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当加工完成后,上模体在其顶端气缸的带动下往上运动离开下模体,下模体在气缸的作用下离开框架,取出加工好的产品。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电源控制单元模块
- 下一篇:一种矿用车驾驶室风窗玻璃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