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5446.9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套式 底部 半自动 粘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乌氏粘度计,特别是一种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
背景技术
乌氏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的运动粘度,是一种重力型的毛细管粘度计,是基于相对测量法的原理设计的,也即依据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来测量液体的运动粘度,与其他重力型粘度计相比,它属于悬挂液柱型粘度计。现有乌氏粘度计由装液管、主管和支管组成,均从上部加样,下部排液,由于受液面的影响,存在测量的准确性差、取样不方便、测试管不易清洗等缺点,而在恒温时采用的是大型水槽,不仅浪费资源且恒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它具有测量精确、取样方便、易清洗、易进行同类样品的置换和恒温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包含夹套和安装在夹套内的主测管、抽液管和排空管,主测管包括位于同一轴线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直管、缓冲囊、测量球、毛细管和下部加样管,主测管与抽液管和排空管连通;测量球上方设有上测量位,测量球的下方设有下测量位。
上述的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所述夹套与主测管、抽液管和排空管完全密封联接。
前述的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在所述夹套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恒温器。
前述的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所述测量球的上端插入在缓冲囊内,在测量球的顶端设有溢流口;缓冲囊通过抽液管与废液瓶连通,在废液瓶上装有真空抽液泵。
前述的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所述的溢流口为倾斜口。
前述的夹套式底部进样半自动乌氏粘度计,所述上部直管与排空管的顶端装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恒温效果好、节能、经济,为粘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温场,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温场对粘性样品的流动性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影响粘度测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粘度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密切,粘度测量都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用于乌氏粘度计的恒温槽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足够高的控温精度及温均匀性;(2)槽壁要透明,至少有观察窗,以便计时观察、读取温度及检查粘度计的垂直状态等;(3)槽体应足够深,使置于其中的粘度计上下都有大约2cm 以上的余量;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大型的水槽进行恒温,不仅浪费资源,且恒温效果也较差。本实用新型的夹套设有上、下进出液口并连通恒温器,恒温液体通过循环流动制造稳定的温场来保证样品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测量时加取样品从主测管底部吸入,不仅吸样方便,可避免上部加样产生空气泡,且清洗方便、干燥效果好,连续测量方便快捷。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必须用清洁液浸泡并用水洗净,于105℃烘干后方可使用;必须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否则影响流速,造成测定结果的误差。现有技术的乌氏粘度计在上一个样品测试完后,需加入大量的样品让测量管反复冲洗,从底部将废液排除,按常规实验,需进行3次这样的操作才算置换完成;而清洗会采用浸泡的方法,灌满整根粘度管需要很多的试剂。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置换的方式,将新的样品直接吸入置换即可;同理,清洗时可以用溶剂代替样品即可完成,只需清洗一根管子,减少试剂消耗。
3、重复性好。现有技术的乌氏粘度计测量前需将样品吸或压到主管相应的位置,但每次都会不同,不能避免因液位高低不同给测量带来的干扰误差;而本实用新型设有倾斜的溢流口,测量时受液面影响小,每次提升的液位高度是恒定的,重复测量时可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测管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