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氢化钠连续吸收反应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9349.3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6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克雄;黄云霞;郭诗聪;郭毛晓春;马磊;毛宝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32 | 分类号: | C01B17/32;B01D53/78;B01D53/02;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连续 吸收 反应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硫氢化钠连续吸收反应的生产装置,属于化工生产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硫氢化钠生产工艺为间歇法,该法生产装置由两个或多个吸收反应器、真空泵、碱液加料泵、硫氢化钠溶液抽出泵等设备组成,吸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在具体生产时,首先给某台吸收反应器中加入设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相关阀门,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启动真空泵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设定值时给反应器通入硫化氢气体,在搅拌下反应。反应到达后阶段时,为了保证反应产物中不含硫化钠,需要继续通硫化氢气体,此时大量硫化氢被真空泵抽出,送入其它反应器。反应结束时关闭硫化氢进气阀,在搅拌下继续抽真空,将反应器死空间中的硫化氢全部抽出,再关掉搅拌、真空泵;打开出料阀,启动硫氢化钠抽出泵,将硫氢化钠溶液抽出。其它吸收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与上述过程完全相同,几个吸收反应器交替进行。
所述传统的硫氢化钠间歇法生产工艺存在几个缺点和不足:
1、电耗比较高,主要原因一是为了保证反应器中硫化氢与氢氧化钠均匀吸收反应,整个吸收过程对吸收液进行搅拌;二是硫化氢为剧毒气体,一旦泄露,会造成重大事故,引起人员中毒死亡,因此需要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和真空泵的使用,导致产品的电耗较大,成本高。
2、产品质量不好控制,由于受到硫化氢气体流量变化、环境温度、搅拌速度、真空泵等多种因素影响,反应终点不好控制,反应产物经常出现硫化钠含量超标,需要补充吸收的情况。
3、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操作人员数量多,劳动力浪费严重。由于操作步骤多、设备开停频繁、控制点多等,很难实现程序化自动操作,基本上每个步骤都需要人员操作。
4、阀门、搅拌、机泵都操作频繁,造成设备故障率高,检修维修任务繁重。
5、环境恶臭,不管是反应器采用单台或多台串级吸收,硫化氢都不能被彻底吸收,吸收尾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比较高,导致工作环境恶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过程中,电耗小、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的硫氢化钠连续吸收反应的生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氢化钠连续吸收反应的生产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底泵和硫氢化钠产品溶液储罐,在吸塔顶部设置有过程尾气输出接口,上部设置有过程吸收液输入接口,下部设置硫化氢气体输入接口,吸收塔底泵的输入端与吸收塔底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过程吸收液输入接口和硫氢化钠产品溶液储罐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再吸收塔和再吸收塔循环泵,再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有再吸收尾气输出接口,上部设置有吸收液输入接口,下部设置有过程尾气输入接口;再吸收塔的过程尾气输入接口与吸收塔的过程尾气输出接口连通,再吸收塔循环泵的输入端与再吸收塔的底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吸收液输入接口和过程吸收液输入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碱液反应保护罐和尾气净化脱臭器,碱液反应保护罐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碱液反应保护罐的输入端与再吸收尾气输出接口连接;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尾气净化脱臭器和吸收液输入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尾气净化脱臭器内装填有硫化氢气体吸附剂。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引风机,碱液反应保护罐与尾气净化脱臭器连通的那个输出端通过引风机与尾气净化脱臭器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碱液储罐,碱液储罐的输出端通过碱液反应保护罐与再吸收塔的吸收液输入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碱液输送泵和碱液补充泵,碱液储罐的输出端通过碱液输送泵与碱液反应保护罐连接,碱液反应保护罐通过碱液补充泵与再吸收塔的吸收液输入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硫化氢气体缓冲罐,硫化氢气体缓冲罐的输出端与吸收塔下部的硫化氢气体输入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含有PLC模块的自动控制系统,吸收塔底泵、再吸收塔循环泵、引风机、碱液输送泵和碱液补充泵的控制线与自动控制系统的PLC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硫化氢气体缓冲罐,硫化氢气体缓冲罐的输出端与吸收塔下部的硫化氢气体输入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德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9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