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8710.0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伟;李涛;郭金宝;张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都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6 | 分类号: | B65G39/16;B65G1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带 输送 自动 纠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防跑偏托辊主要有摩擦防跑偏托辊、锥型防跑偏托辊和带侧立辊的防跑偏托辊等三种。现在公知的防跑偏托辊,无论何种形式,其防跑偏的原理都是将普通托辊,或与普通托辊结构相同的特殊托辊,例如锥形托辊、摩擦托辊等安装在与普通托辊支架结构不同的特殊支架上,这些特殊的支架都有一个或几个芯轴,支架可绕此芯轴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胶带复位。但是,这些托辊支架结构转动不灵活,存在安装调试不方便、防跑偏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带侧立辊的调心托辊由于靠立辊与输送带的硬碰撞强制输送带复位,还很容易损伤输送带的两侧,增加了输送机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在没有外部动力辅助的情况下能够自动纠偏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包括主梁和槽形梁,所述槽形梁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平形托辊,槽形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倾斜的锥形托辊,所述槽形梁的中心通过轴向旋转机构转动连接在主梁上。
上述轴向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上的座套,所述座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且垂直于槽形梁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下端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槽形梁的中心与旋转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上述槽形梁包括中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端对称设置有倾斜的槽形钢管,所述连接座和槽形钢管上均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平形托辊和锥形托辊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所述轴向旋转机构竖直连接在连接座的中心。
上述平形托辊为两组,两组平形托辊对称设置在主梁两侧的槽形梁上,每组平形托辊至少包括一个平形托辊。
上述平形托辊为一组,一组平形托辊设置在主梁一侧的槽形梁上,每组平形托辊至少包括一个平形托辊。
上述轴承包括向心球轴承和轴向推力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适应性强,实用范围广,转动灵活,防止跑偏效果好,自动纠偏,广泛适合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轴向旋转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槽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主梁,3槽形梁,4轴向旋转机构,5连接板,6平形托辊,7锥形托辊,8座套,9旋转轴,10轴向推力球轴承,11向心球轴承,12旋转套,13槽形钢管,14支撑座,1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包括主梁2和槽形梁3,槽形梁3的中部设置有平形托辊6,槽形梁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倾斜的锥形托辊7,槽形梁3的中心通过轴向旋转机构4转动连接在主梁2上,安装时,主梁2通过固定座1固定在设备上。
轴向旋转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2上的座套8,座套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竖直且垂直于槽形梁3的旋转轴9,旋转轴9上下端连接有旋转套12,槽形梁3的中心与旋转套1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5,轴承采用向心球轴承11和轴向推力球轴承10。槽形梁3包括中部的连接座15,连接座15两端对称设置有倾斜的槽形钢管13,连接座15和槽形钢管13上均设置有支撑座14,平形托辊6和锥形托辊7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4上,轴向旋转机构4竖直连接在连接座15的中心。
对已安装的皮带机,如果出现胶带跑偏情况,只需在发生跑偏处的前方位置视跑偏轻重安装适当数量的该纠偏装置。此时,平形托辊6采用两组,两组平形托辊6对称设置在主梁2两侧的槽形梁3上,每组平形托辊6包括一个平行于主梁2的平形托辊6。这样可以实现双向可逆,适应输送带正、反向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都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都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8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