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LED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8618.4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张嵩;王崟;段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1L5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led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OLED实现照明的装置。
背景技术
OLED应用在照明上具有轻、薄、光源分布均匀、可挠、多彩等优势,打破传统照明及LED照明体积大、僵硬、厚重(当LED加上散热模块时)的印象。采用OLED照明可以实现真正的面光源,利用OLED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照明,让整面天花板或墙面发出柔和的亮光,而不像灯泡、荧光灯等是局部照明,使得光源让人感觉更温和、舒服。
现有技术中,OLED照明屏体需要在屏体的至少一边引出辅助电极,在辅助电极和屏体的发光区之间还要有封装精度区域和封装粘接区域两个不发光的区域,而又由于现有工艺技术的限制,包含辅助电极在内的不发光的区域最小也要2~3mm,这直接影响了OLED照明在外观和整机设计时的美观性。特别是在照明墙的应用中,使用现有技术的OLED照明屏体进行拼接时,屏体之间会出现明显的不发光区域,影响照明的视觉和整体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不需要切割基板而实现OLED照明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LED照明装置,包括导电基板和封装片,所述导电基板与封装片之间设有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上引出有辅助电极,所述封装片上对应所述辅助电极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中穿设有探针,所述探针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导电背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基板上设有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基板上设有多个屏体,每个屏体分别具有所述OLED器件。
进一步地,相邻屏体的OLED器件共用同一辅助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电极包括阳极辅助电极和阴极辅助电极,所述同一OLED器件的阳极辅助电极和阴极辅助电极从屏体的同一侧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电极包括阳极辅助电极和阴极辅助电极,所述同一OLED器件的阳极辅助电极和阴极辅助电极从屏体的不同侧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背板与所述封装片之间通过机械方式连接或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片上开孔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背板为透明或不透明。
本实用新型的OLED照明装置,采用在封装板上开孔并通过探针连接辅助电极与导电电路,可以缩小封装精度区域和封装粘接区域所占的位置,并且相邻的两个器件的辅助电极可以共用,进一步缩小了不发光区域所占的比例。本实用新型的OLED照明装置不需要切割基板,降低了因玻璃切割导致的损失,提高了基板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缩小屏体拼装时的空白区域,并可以通过导电背板控制产品的开关、照度和颜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照明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照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辅助电极,1a.阳极辅助电极,1b. 阴极辅助电极,2.导电基板,3.有机发光层,4.阴极,5.阳极,6.探针,7.封装片,8.导电背板,9.开孔,10.屏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OLED照明装置,包括导电基板2和封装片7,导电基板2与封装片7之间设有OLED器件。其中,OLED器件由阳极5、有机发光层3和阴极4构成,由阳极5向外引出有阳极辅助电极1a,由阴极4向外引出有阴极辅助电极1b。在封装片7上对应辅助电极1的位置设有开孔9,开孔9中穿设有探针6,探针6一端与辅助电极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导电背板8上的导电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穿过开孔9的探针6将辅助电极1与导电背板8上的导电电路连接,节约了辅助电极所占用的空间,并可缩小封装精度区域和封装粘接区域所占的位置,从而使得不发光区域大大缩小,提高了照明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导电基板2上设置图案,这样可以使照明的光源显示出相应的图案,提高视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8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