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肛肠排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5814.6 | 申请日: | 201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0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5002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肛肠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肛肠手术后排气用的肛肠排气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肛肠手术后,常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预防感染。术后2-3小时麻痹作用过后,肠蠕动逐渐增强,病人肠道内有积气需要排除;但是纱布阻碍了肛门的顺利排气。目前一般会采用在肝门内置如一根排气管之后再覆盖纱布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排气管通常是管径均匀的直管;为了防止排气管滑动到肛门以内,有的排气管采用管子前段设置气囊、末端管径扩大的结构。这种排气管在使用时,不会发生排气管滑动到肛门内的问题,也不会发生排气管滑落的现象;但是该排气管与肛管接触的部位仍是一个管径均匀的直管,与肛管的结构不同,不能完全贴合在肛管表面,因此排气管仍会有一定程度的滑动。同时由于排气管都是固定规格的,其外管径不能根据病人的适应性调整,因此不能满足所用病人对适应程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肛肠术后所用排气管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肛肠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肛肠排气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包括塑性管段,塑性管段从距离管体前端2.5-3mm处向末端延伸3-3.5mm;塑性管段的管壁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能充气形成气囊;管体外还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设有密封塞、向管体末端延伸。使用时,塑性管段位于人体的肛管部位,通过通气管向塑性管段内充气形成气囊;气囊与肛管接触后,在肛管的挤压下向肛管两端突出、形成与肛管结构相吻合的两端粗中间细的结构;从而使肛肠排气管不会发生来回滑动的现象。同时,气囊的大小及气囊与肛管之间的挤压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通过充气量的多少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
为了使排气更加顺畅,上述肛肠排气管,优选的,管体的内管径,由管体前端至末端,以每100mm增长3mm的幅度逐渐增大。
上述肛肠排气管,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塞为橡胶塞。可以直接通过注射器插入针头进行充气,针头取出时又不会发生漏气现象;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肛肠排气管有效的解决了排气管来回滑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排气管管径规格固定,不能适应所用患者的接受程度。本实用新型的肛肠排气管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肛肠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塑性管段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端,2.末端,3.塑性管段,4.通气管,5.内壁,6.外壁,7.气囊,8.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肛肠排气管,管体的内管径,由管体前端1至末端2,以每100mm增长3mm的幅度逐渐增大。从距离管体前端1的2.5-3mm处向末端2延伸3-3.5mm的这一段管体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即塑性管段3。塑性管段3的管壁包括内壁5和外壁6;内壁5和外壁6之间有缝隙,向该缝隙内充入空气时形成气囊7。气囊7靠近管体末端2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4、且二者相通。通气管4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密封塞8、位于管体末端2。
使用时,将肛肠排气管的前端1置入肠腔内,管体末端2保持在肛门外;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密封塞8内,注入空气;待患者感到不适时停止注入空气,将注射器的针头从密封塞8中取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58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的光学系统
- 下一篇:碳环与铜带的粘结力测试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