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离子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1140.2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朴亨振;李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鹰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A61L9/015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离子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病毒细菌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迅速传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同时一些病毒细菌在水中更具有生长繁殖的能力,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特别对老人、儿童及慢性呼吸病患者更具威胁,由于这些病毒和细菌都具有厌氧的特性,因此,可通过提高空气或水中臭氧的含量来杀灭这些细菌病毒。而目前市售的臭氧发生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高压放电法来产生臭氧,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方法中又可分为尖端放电和平面电晕两种,高压放电缺点是寿命短、温度高、散热冷却困难,还会产生碳化物的灰尘微粒附在电极体上,需要经常擦拭,很不方便。另一种是利用光化法产生臭氧。但所有这些臭氧发生器均存在着臭氧产率低、速度慢、寿命短、安全性能低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臭氧离子发生装置,能够快速产生负离子和臭氧,能够消毒杀菌并且改善空气质量,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可用于磁疗室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臭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连接,所述上壳体内具有臭氧发生室,所述臭氧发生室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和气泵,所述气泵设置于超声波发生器和臭氧发生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室内顶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控制板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底盖。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多个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臭氧离子发生装置能够快速产生负离子和臭氧,能够消毒杀菌并且改善空气质量,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可用于磁疗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臭氧离子发生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壳体,2、下壳体,3、臭氧发生室,4、臭氧发生器,5、控制板,6、超声波发生器,7、气泵,8、密封橡胶圈,9、底盖,10、顶盖,11、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一种臭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配合连接,所述上壳体1内具有臭氧发生室3,所述臭氧发生室3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4,所述下壳体2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6和气泵7,所述气泵7设置于超声波发生器6和臭氧发生器4之间。
另外,所述超声波发生器6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圈8,密封橡胶圈8可以提高下壳体2内部的密封效果。
另外,所述臭氧发生室3内顶部设置有控制板5,所述上壳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10,所述顶盖10与控制板5配合连接。
另外,所述下壳体2底部设置有底盖9,所述超声波发生器6位于底盖9上方。
另外,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多个O型密封圈11,O型密封圈11可以增加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密封度。
本实用新型臭氧离子发生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下壳体2底部放入到水中,然后上壳体1上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操作控制板5对臭氧离子发生装置进行控制,臭氧发生室3内的臭氧发生器4发出臭氧,起到杀菌、消毒、解毒、除臭、增氧和保健等作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臭氧离子发生装置能够快速产生负离子和臭氧,能够消毒杀菌并且改善空气质量,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可用于磁疗室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鹰,未经李海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1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交联阻燃性氯化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座椅的行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