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炉的喷雾喷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9232.7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氏原龍秀;三浦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6;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喷雾 喷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和燃煤锅炉等燃烧炉的喷雾喷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燃烧炉一个例子的垃圾焚烧炉上的喷雾喷嘴装置,可以列举图5所示的非催化脱硝装置的喷雾喷嘴装置60。该喷雾喷嘴装置60是把在尿素水中混入压缩空气的液体制剂61向垃圾焚烧炉62的内部进行喷雾的装置,并插入到炉壁63上所形成的安装孔64中。喷雾喷嘴装置60包括提供液体制剂61的喷雾管65、装拆自如地安装在该喷雾管65前端的喷嘴头66。在喷雾管65的后部连接有向喷雾管65提供尿素水的尿素水供给线路67和向喷雾管65提供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线路68。
按照该例子,在灰尘堵塞喷嘴头66的喷口的情况下、以及在喷嘴头66发生腐蚀或受到热损伤的情况下,更换喷嘴头66。
然而,在垃圾焚烧炉62运转时,与喷嘴头66相比,紧靠喷嘴头66后侧的部分A的喷雾管65成为低温,所以进入安装孔64的燃烧气体中含有的酸性水在部分A的喷雾管65的表面上凝聚。其结果使部分A的喷雾管65发生露点腐蚀,必须在短期间内频繁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紧靠喷嘴头后侧部分的喷雾管发生露点腐蚀的燃烧炉的喷雾喷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燃烧炉的喷雾喷嘴装置把液体制剂向燃烧炉内进行喷雾,提供液体制剂的喷雾管设置在炉壁上,在所述喷雾管的前端设置有带喷口的喷嘴头,在喷嘴头的后部设置有保护喷雾管的保护管,所述喷嘴头和所述保护管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喷雾管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保护管,在喷雾管和保护管之间形成空气层,利用该空气层的隔热效果,可以使保护管不会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紧靠喷嘴头后侧部分的喷雾管发生露点腐蚀。此外,在保护管发生了腐蚀的情况下,由于更换保护管即可,所以可以延长喷雾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喷雾喷嘴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相同喷雾喷嘴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安装在喷雾管上的喷嘴头和保护管的剖视图。
图4是退避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以往的喷雾喷嘴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垃圾焚烧炉(燃烧炉)
2炉壁
3喷雾喷嘴装置
4液体制剂
6筒
7喷雾管
8喷嘴头
9缸装置(进退装置)
9a活塞杆
12喷口
13保护管
25清洁用的空气
30接头
37铰链
X突出位置
Y退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垃圾焚烧炉1是燃烧炉的一个例子,在浇注形成的炉壁2上设置有非催化脱硝装置的喷雾喷嘴装置3。喷雾喷嘴装置3是把在尿素水中混入压缩空气的液体制剂4向垃圾焚烧炉1的内部进行喷雾的装置。喷雾喷嘴装置3包括:插入筒6内部的喷雾管7、设置在该喷雾管7前端的喷嘴头8、设置在喷雾管7后方的缸装置9、以及连接并支承缸装置9和筒6的支承框架10。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喷嘴装置3中,将喷嘴头8所处一侧规定为前方、将缸装置9所处一侧规定为后方。
如图3所示,喷嘴头8具有喷口12,并且喷嘴头8拧入喷雾管7的前端,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喷嘴头8的后部设置有保护喷雾管7的保护管13。保护管13位于喷嘴头8的后部,装拆自如地连接在喷雾管7上。
通过安装保护管13,在喷雾管7和保护管13之间形成空气层,由于利用该空气层的隔热效果,可以使保护管13不会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紧靠喷嘴头8后侧部分的喷雾管7发生露点腐蚀。此外,在保护管13发生了腐蚀的情况下,把喷嘴头8从喷雾管7的前端取下,并把保护管13从喷雾管7的前端拔下。然后,把新的保护管13外嵌在喷雾管7的前端上,并把喷嘴头8安装在喷雾管7的前端上。这样,由于可以容易地更换保护管13,所以可以延长喷雾管7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喷嘴头8和保护管13利用焊接一体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在喷嘴头8的喷口12被灰尘堵塞、以及喷嘴头8发生腐蚀或受到热损伤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喷嘴头8,也可以把喷嘴头8和保护管13分别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9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能耗负荷可调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 下一篇:二氧化碳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