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钢管用扣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903.4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阮祥华;石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红海新型脚手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7/14 | 分类号: | E04G7/14;E0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3346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钢管 扣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钢管用扣件,属于建筑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十字型钢管连接扣件存在拆卸不方便,而且通常由于雨水等自然因素的腐蚀作用,使得连接件和钢管之间发生松动,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钢管用扣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钢管用扣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该固定件的一端形成卷边,另一端形成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孔,所述活动件的一端通过铆钉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凸耳上,第二凸耳上转动的安装有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将所述的活动件紧固在固定件上,所述的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通孔;所述的紧固件包括螺杆和安装在螺杆上的螺母和垫片,所述的垫片焊接在螺母上,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杆一体成型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的第二凸耳安装在U型孔内,并通过铆钉与连接部连接。
所述的活动件为一体结构,通过铸造而成,包括弧形部、连接叉部和紧固件安装部,所述弧形部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叉部和紧固件安装部,所述的第一凸耳安装在连接叉部的叉口内,并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的弧形部的内侧形成第二弧形孔,该第二弧形孔与所述的第一弧形孔相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的通孔。
所述的紧固件安装部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孔,在紧固件安装孔的外围设置有凹槽。
所述的紧固件安装孔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的螺杆从缺口处进入紧固件安装孔内,垫片与所述的凹槽相配合。
所述弧形部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安装、拆卸方便,能够更牢固的将横管和立管连接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活动件和紧固件分开以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钢管用扣件,包括固定件1和活动件4,该固定件1的一端形成卷边6,另一端形成第一凸耳2和第二凸耳3,所述的第一凸耳2和第二凸耳3之间形成第一弧形孔,所述活动件4的一端通过铆钉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凸耳上,第二凸耳3上转动的安装有紧固件5,所述的紧固件5将所述的活动件4紧固在固定件1上,所述的活动件4与固定件1之间形成通孔21,该通孔21用于穿过立管,将立管进行固定,卷边6将横管进行固定,参见图1中虚线部分。
所述的活动件4为一体结构,通过铸造而成,包括弧形部7、连接叉部9和紧固件安装部8,所述弧形部7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叉部9和紧固件安装部8,所述的第一凸耳2安装在连接叉部9的叉口10内,并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的弧形部7的内侧形成第二弧形孔,其内壁上设置有防滑纹11,该防滑纹11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与钢管接触的时候增加了摩擦力,进一步起到了防滑效果,该第二弧形孔与所述的第一弧形孔相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的通孔21。
所述的紧固件安装部8设置有紧固件安装孔19,在紧固件安装孔19的外围设置有凹槽18,所述的紧固件安装孔18上设置有缺口20,螺杆15从缺口20处进入紧固件安装孔19内,垫片16与所述的凹槽18相配合。
所述的紧固件5包括螺杆15和安装在螺杆15上的螺母17和垫片16,所述的垫片16焊接在螺母17上,所述螺杆15的底部设置有与螺杆15一体成型的连接部14,该连接部14上设置有U型孔12,所述的第二凸耳3安装在U型孔12内,并通过铆钉与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横管置入固定件的卷边中,从而将横管固定,然后将立管放置在固定件的第一弧形孔内,扣上活动件,由于固定件的第一弧形孔和活动件的第二弧形孔对应设置,组成通孔,所以立管被固定在通孔内,将紧固件的螺杆通过缺口置入紧固件安装孔内,旋紧螺母,直至垫片与凹槽实现紧密配合即可实现了固定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红海新型脚手架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红海新型脚手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