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871.8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3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卢健;王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健;王雪林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 |
地址: | 21004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反应后的余热回收装置有较大的改进,通常是将高温和高压区分开,采用二重套管或三重套管的形式,将工艺气从内管进,外套管出,虽然是分开了高温和高压区,但是由于采用了多重套管,在制造上比较烦琐、材料用量上也比较浪费;另外由于多重套管在管板上的传统形式分布造成了热应力过度集中,换热效率并不高,而对管板材质要求高,管板厚度也要增加。高温区的换热管进气端由于长时间受到高温工艺气的冲击,容易损坏。因此目前余热回收装置在制造、换热效率、材料用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且能够减低成本的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与高压外联箱连接的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U形管管束, U形管管束的进气端与高温内联箱相通,出气端与高压外联箱相通;高温内联箱安装在高压外联箱中,高温内联箱与高温联接管的一端连接,高温联接管的另一端伸入反应器中,所述高压外联箱与筒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第一管板的中心区域以及沿圆周方向的外环区域设有管孔,中间区域和外环区域之间为不设管孔的环型隔离区,U形管管束的进气端穿过集中在中心区域的管孔,出气端穿过分布在外环区域的管孔。
作为改进,组成U形管管束的U形管的进气端设有套管。
作为改进,所述套管与U形管采用填料密封。
作为改进于所述的高压外联箱与反应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高压外联箱内设置高温内联箱,高压区和高温区分别由高压外联箱和高温内联箱承担,降低了高压外联箱的材质要求和制造难度,降低成本,提高了余热回收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U形管管束的进气端集中位于管板的中心区域,U形管管束的出气端分布在管板的外环区域,U形管从中间向外发散,有利于管板消除应力,提高热效率,节省了用料、减少了投资。
3、本装置在U形管进气端设置套管,该套管是耐高温材料,防止热冲击而造成损坏,由于套管U形管之间不焊接,利于维修,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U形管进气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孔在第一管板上的分布图。
其中:1为反应器,2为筒体,3为高温联接管,4为法兰,5为高压外联箱,6为气体出口,7为高温内联箱,8为第一管板, 9为套管,10为U形管,11为U形管管束,12为第二管板,13为环形隔离区,14为中心区域,15为外环区域,16为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管管束”是由若干根U形管组成。
参见图1,反应器1通过法兰4与高压外联箱5相连,高压外联箱5上设有气体出口6,高压外联箱5与筒体2连接,高压外联箱5与筒体2之间设有第一管板8;高温联接管3的一端伸入反应器1中,另一端从高压外联箱5的内部穿过后与高温内联箱7连接,高温内联箱7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
参见图1和图2,由U形管10组成的U形管管束11安装在筒体2中,U形管管束11的进气端与高温内联箱7相通,出气端与高压外联箱5相通;组成U形管管束11的U形管的进气端设有套管9,套管9 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套管9与U形管之间采用填料密封结构,套管9穿过高温内联箱7上的第二管板12后焊接在第二管板12上。
参见图3,第一管板8的中心区域14以及沿圆周方向的外环区域15设有管孔16,中间区域14和外环区域15之间为不设管孔的环形隔离区13, U形管管束11的进气端穿过集中位于中心区域14的管孔后焊接在第一管板8上,出气端穿过分布在外环区域15的管孔后焊接在第一管板8上。第一管板8的中心区域14为高温气体进入区(U形管的进气端),我们称之为高温区,而外环区域15是气体出口我们称之为低温区(U形管的出气端);U形管管束11在第一管板8上的分布从外形看呈莲花状,从中心向外发散布置,有利于管板消除应力,不但可以节省材料,更提高了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健;王雪林,未经卢健;王雪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设备的背面操控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蒸汽喷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