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659.1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下谷英雄;家山一夫;近藤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焚烧城市垃圾、工业废料等的垃圾焚烧炉,更具体而言,涉及焚烧垃圾等时抑制产生CO、碳氢化合物等未燃成分的垃圾焚烧炉的新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图6所示垃圾焚烧炉中,由多个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供给二次空气。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前后位置关系,将图1和图6的左方称为前方。
即,在图6中,炉排型垃圾焚烧炉包括:一次燃烧室1;二次燃烧室2,邻接设置在所述一次燃烧室1的上方;废气排出通道3,将所述二次燃烧室2产生的燃烧气体导向出口(省略图示);以及炉排4,设置在一次燃烧室1内。此外,在二次燃烧室2的入口部的前壁2a上设有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具有喷出气体用的普通结构,为一个或在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多个。
料斗7内的垃圾R承载在炉排4上,利用从炉排4的下方供给的一次空气使其燃烧。并且,在二次燃烧室2的入口部,从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供给(吹入)二次空气。如图6中实线A所示,通过垃圾R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从一次燃烧室1上升后大体直接进入二次燃烧室2,并通过废气排出通道3,被送入未图示的废气处理装置。
然而,配置有上述普通结构的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的垃圾焚烧炉存在下述问题。
即,当上述的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吹入的二次空气的流速大到某种程度时,二次空气与燃烧气体在二次燃烧室2内良好地混合。可是,当二次空气的流速超过规定值而过大时,二次空气碰撞到配置二次空气供给喷嘴15的前壁2a的对置壁(即后壁2b),并沿该后壁2b上升。因此,不能得到燃烧气体的充分混合效果,垃圾R难以完全燃烧。
其结果,CO和碳氢化合物类、煤等的未燃成分与废气一起排出。这样,会出现废气中大量含有的碳氢化合物类、所谓二恶英前体物质,在尾流中与氯化氢气体等氯化物发生反应而生成剧毒的二恶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在垃圾焚烧炉中焚烧城市垃圾、工业废料等时,能预先抑制未燃成分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在燃烧室上配置特定结构的二次空气供给喷嘴,能够使燃烧气体有效混合,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在燃烧室上配置有喷射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喷嘴,所述二次空气供给喷嘴的喷射口使喷射的二次空气水平扩展。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如上所述,即使二次空气吹入流速加大,当二次空气到达喷嘴的对置壁时,流速会发生衰减,不会与该对置壁发生碰撞。此外,可以使二次空气在分散面上均匀分散。其结果,能够实现促进燃烧改善、降低未燃成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垃圾焚烧炉的垂直断面图。
图2是表示相同垃圾焚烧炉上配置的二次空气供给喷嘴的前端喷射口附近的图,(a)为俯视断面图,(b)为侧视断面图。
图3是相同二次空气供给喷嘴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二次空气吹入流速与废气中的CO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垃圾焚烧炉的二次燃烧室的放大垂直断面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垃圾焚烧炉的垂直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一次燃烧室
2 二次燃烧室
4 炉排
5 二次空气供给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例1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的示例。
在二次燃烧室2的入口部的前壁2a上设有二次空气供给喷嘴5,所述二次空气供给喷嘴5的前端喷射口8朝向后方。所述二次空气供给喷嘴5在左右方向水平排列配置有多个,并省略了多个二次空气供给喷嘴5的图示。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端喷射口8在水平方向形成为长狭缝状。此外,具体而言,所述前端喷射口8是形成在二次空气供给喷嘴5前端(后方端部)的空间,具有上表面8U、下表面8L和两侧面8S。所述上表面8U和下表面8L俯视或仰视(参照图2的(a))都呈等边梯形,前侧(上游侧)为短底边,后侧(下流侧)为长底边。因此,自然在所述两侧面8S之间变成前侧(上游侧)狭窄,后侧(下流侧)宽阔。即,所述两侧面8S从上游侧朝向下流侧扩展。换言之,所述前端喷射口8形成为使喷射的二次空气水平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抗腐蚀滑床台
- 下一篇:一种喷射添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