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用液化气增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4147.1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3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清;宋超;宋国锋;黄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化澳佳永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46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辛醇 尾气 回收 装置 液化气 增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丁辛醇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用液化气增补系统。
背景技术
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主要是回收丁辛醇装置排放气中的丙烯、丙烷。当排放尾气中液化汽的含量较低时,吸收剂中液化气含量过低,会导致吸收塔的塔釜循环不畅,导致吸收剂中的不凝气无法被分离出来,随吸收剂进入解析塔,造成解析塔的压力过高,解析塔压力过高会开启调节阀进行排放、降压,此时会将吸收剂中解析出来的液化气排放进入火炬,导致产品液化气的大量损失,造成产品的浪费,并且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用液化气增补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用液化气增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化气储罐,所述液化气储罐连接液化气进料泵,所述液化气进料泵连接液化气输送管线和液化气增补管线,所述液化气增补管线连接原料气总管,并在增补管线上设有调节阀,所述原料气总管连接吸收塔,吸收塔的顶部设有不冷凝气排放管线,吸收塔的下端连接吸收塔再沸器,吸收塔上部连接有吸收剂进料管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了吸收塔塔釜循环不理想的情况,进而减少了产品液化气的损失,同时,减少了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波动,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化气储罐;2、液化气进料泵;3、液化气输送管线;4、液化气增补管线;5、原料气总管;6、调节阀;7、吸收剂进料管线;8、吸收塔;9、不冷凝气排放管线;10、吸收塔再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丁辛醇尾气回收装置用液化气增补系统,主要包括液化气储罐1,所述液化气储存罐收集解析塔冷凝下来的液化气,所述液化气储罐1连接液化气进料泵2,所述液化气进料泵连接液化气输送管线3和液化气增补管线4,液化气输送管线3直接用于收集的液化气进行装罐销售,同时也可以将液化气输送至解析塔的塔顶,作为回流。所述液化气增补管线4连接原料气总管5;并在液化气增补管线4上设有调节阀6,所述原料气总管5连接吸收塔8,吸收塔8的顶部设有不冷凝气排放管线9,吸收塔的下端连接吸收塔再沸器10,吸收塔8上部连接有吸收剂进料管线7。
上述结构中调节阀的作用是根据吸收塔塔釜的循环情况,及时调节液化气的补充量,以保证吸收塔的正常运行。液化气储罐内存有从解析塔塔顶冷凝下来的液化气,然后经液化气进料泵增压后,经液化气补充管线进入原料气总管,与原料气总管进行混合,提高原料气中的液化气含量,从而保证吸收塔塔釜的循环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吸收塔塔釜循环不理想的情况,进而减少了产品液化气的损失,同时,减少了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波动,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化澳佳永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渤化澳佳永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4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