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升圆桶手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3602.6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宪平;周晓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宪平;周晓露 |
主分类号: | B62B3/06 | 分类号: | B6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9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桶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本实用型新涉及一种运输工具,尤其是一种手推车。
背景技术目前大量使用万向脚轮式手推车搬运重物,通常有三轮或四轮万向行走式;液压、电动升降;人力推拉运送重物。其中能升降的手推车结构复杂,而且须配套重物底板,通过底板支持来搬运;甚至先把重物搬上手推车再运输,使用过程耗时费力不方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省力、被搬重物-圆桶可直接从地面升降的手推、拉车。即卡升圆桶手推车:其由四个万向脚轮支持的可移动的钳口底盘、钳口底盘后上侧固接推手组成可推行的手推车,其中钳口底盘上面、推手前端布置了操作省力杠杆及其带动可升降的升降卡,拉动操作省力杠杆可把所要搬动的圆桶卡在升降卡卡口上直接提升离开地面并通过离合器锁定、同时限位圆桶挂于车上,圆桶即随车而行,松离合器并操作省力杠杆即可把桶放回地面。
本实用新型由钳口底盘、推手、升降卡、联动杆、操作省力杠杆及圆桶六部分组成。
钳口底盘的技术方案是,底盘由三根金属方管按等腰梯形缺长边的三边形固接而成,使之形成前端开口的钳口。在底盘的两腰近开口边位置、两腰与短边固接角位置下面安装万向脚轮,即成四轮车状的钳口底盘。
推手的技术方案是:取一金属圆管对应向内90度角折管弯,即两端弯伸处圆管接近平行,弯伸出来的两头圆管平行间距与底盘中的短边长度相当。两端管口固接在底盘腰与短边固接角位上面并向上,这样两弯角内圆管即成可手握的扶手,其高度与人用手推拉用力高度方便为宜,推手由此形成。
升降卡的技术方案是,取半圆形金属方管作为卡口,半圆大小与所须搬运圆桶匹配,卡口后侧对称竖立固接两根金属方管,两管平行,管距外侧尺寸稍小于推手两竖管内部间距。
联动杆的技术方案是,金属片的两头开孔形成联动杆,两孔间距离与所要提升圆桶的高度相当,孔径稍大于销轴直径。
操作省力杠杆的技术方案是,取一根长度稍小于推手两竖管内间距的空心金属圆管,管的两头对称固接两连片的其中一头,连片间距小于升降卡金属方管之间的距离,连片的另一端开孔,孔与空心管内孔距离与联动杆两孔距一样。空心管中间与连片垂直向上位置固接一支金属操作杆,操作杆的长度在使用时超过扶手上侧,并在操作杆上端安装一方便手持的手把,手把下面安装一个可以锁定扶手的离合器。
圆桶的技术方案是,在上大下小圆桶的外侧套一个能承重的桶筘,桶筘底面平整,宽度与升降卡卡口匹配。桶筘底面高度与圆桶底的距离稍高于升降卡在空载状态下升降卡卡口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组合的技术方案是,在钳口底盘推手两竖管下部和中部对应方向对称开孔,下部孔高离底盘面距离为要求提升圆桶高度的一半。孔大小与联动杆空心管内孔相当,对应孔在同一直线上。连动杆置于推手两竖管下部孔间,各边一个,联动杆一端孔口和推手两竖管下部孔口通过销轴穿越并锁位,联动杆在销轴上可保持转动;操作省力杠杆与联动杆类似,由长螺杆穿越操作省力杠杆上金属圆管内孔悬挂在推手两竖管中部孔口上并锁定位置。
在升降卡两支竖立金属方管相对立方向,上下位置各开孔一对,同一位置的孔在同一水平面上,上下孔间距与推手两竖管上下孔距一样。上孔分别与操作省力杠杆的连片孔通过长销轴穿越并锁定、下孔分别与联动杆上的另一个孔对应并分别用销轴穿越并锁定,并保持连片在销轴上可转动。因此,联动杆两孔、操作省力杠杆 空心管孔及其连片孔的销轴轴面的四个孔位就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操作过程是,在操作省力杠杆处于分离状态时,推动本实用新型使升降卡的卡口贴近并卡在圆桶的桶筘下面,拉动操作省力杠杆手把至扶手处,在离合器的作用下,操作省力杠杆带动圆桶提升并离开地面到一定高度限位并锁定挂在扶手上,此时推动本实用新型即可把圆桶送于目的地;操作分离离合器同时松开手把,在操作省力杠杆引导升降卡降低的同时把圆桶放回地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搬运圆桶时不但减少了目前通常把圆桶先搬上推车再运送的繁重,省力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时间,提高搬运重物效率。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尤其是占地空间小,多台本实用新型空载状态下前后串放时可前后部分空间容纳,节省占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宪平;周晓露,未经周宪平;周晓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3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容量测试设备
- 下一篇:CT扫描护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