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引管节能灶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2335.0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圣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引管 节能 灶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具体涉及一种双引管节能灶头。
背景技术
所谓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但又很难见到一个通行的概念。一如柴禾灶、煤油炉、煤球炉等等。 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
在燃气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灶头,灶头能够将燃气转化为火焰进行加热,现在尚没有一种能够解决燃烧不充分浪费燃气缺陷的灶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循环再使用能够解决燃烧不充分浪费燃气缺陷的节能灶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双引管节能灶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头本体和承烧板,上述灶头本体设有螺旋式的燃气通道,上述燃气通道的顶端敞口,上述承烧板设置在上述燃气通道的顶端敞口处将其封闭,上述燃气通道由外至内分为多层相通的环形通道,上述燃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两个引管,它们分别在上述燃气通道最外侧的环形通道处和最中心处连通,并且它们分别从灶头本体的边缘和中心向外伸出。
更进一步的说,上述承烧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加热的过火孔,上述过火孔为倾斜的通孔或者是完全的弧度孔。
更进一步的说,上述承烧板形成有环形的交替出现的凹槽和凸起。
更进一步的说,上述承烧板由钛或搪瓷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螺旋式的燃气通道能够很好的增强燃气经过的路程,使原来燃气直接竖直喷射燃烧变为在送气管路里充分混合后燃烧,并且由于具有双引管可以使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在燃气通道循环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燃气在送气管路内流动,使火焰较为贴近承烧板,减少热辐射损失,起到较好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不可见的管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火孔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火孔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灶头本体,2-承烧板,3-燃气通道,4-引管,5-过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引管节能灶头,包括:灶头本体1和承烧板2,灶头本体1设有螺旋式的燃气通道3,燃气通道3的顶端敞口,承烧板2设置在燃气通道3的顶端敞口处将其封闭,燃气通道3由外至内分为多层相通的环形通道,这样可以增强燃气经过的路程,燃气在燃气通道3的运动的水平分量,使然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均匀燃烧,而不是像以往直接预混后即燃烧,使燃气充分燃烧。
另外,燃气通道3的两端分别设两个引管4,它们分别在燃气通道3最外侧的环形通道处和最中心处连通,并且它们分别从灶头本体1的边缘和中心向外伸出,这样可以使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在燃气通道3内循环,更加充分地燃烧未完全燃烧的燃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承烧板2上设有多个用于加热的过火孔5,为了增加燃气燃烧时间,使燃气充分燃烧,过火孔5可以设计成如图3所示的倾斜的通孔或者如图4所示的完全的弧度孔。这样使燃气在燃烧时经过更长的路程,并且降低了燃气燃烧时候流动的速度,控制了火焰高度实现节能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承烧板2形成有环形的交替出现的凹槽和凸起。承烧板2由钛或搪瓷材料制成,更加耐热。这样一来承烧板2能够更好的通过热辐射进行加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圣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圣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2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