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1540.5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3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工程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余刚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收塔。
背景技术
对于放空气体中存在沸点相对较低的易冷凝液化气体,化工装置中常采取在火炬管线末端水平段的低端增设气液分离罐的措施将液体脱除,以防止放空气体中的液体堵塞放空管线及火炬放空气体带液等故障。排放气体中含有高熔点杂质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目前常规的低端排液方案不能避免放空气中的高熔点杂质在排放管线内冷却并固化后会堵塞排放管线,使放空系统失去释放物料与泄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功能,高熔点物质在管道内聚集后难于清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过高熔点物质堵塞管线后无法清除而导致管线报废的现象。如果采用目前常规结构的吸收塔脱除混合气体中的高熔点杂质,会因为入塔气体或吸收液的温度高而使气体夹带吸收液的情况严重,在吸收塔出口气体管线后需要增设气液分离器等设施。
利用气体混合物在液体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易溶的组分溶于吸收剂中,采用吸收塔实现混合气体中某种组分脱除的气液吸收和尾气排放系统也是化工装置中常见的化工单元。装置放空气体排放进入放空气管线前或吸收塔塔顶排放的气体中均应该脱除易液化或固化的高熔点物质,防止高熔点物质进入排放管线后因温度下降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堵塞排放管线、引发生产故障或安全事故。
利用气体混合物在液体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易溶的组分溶于吸收剂中,并与其他组分分离的吸收过程是常见的化工操作单元,吸收塔是吸收过程的主要设备,有板式吸收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塔、填料吸收塔等多种较为成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通常吸收剂以塔的中上部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上述吸收-再生过程的单元操作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吸收塔内入塔气体和吸收液的操作温度通常不高于60℃。如果进入吸收塔的气体温度高,并且吸收液处于偏高的温度下,利用目前工业化的几种结构的吸收塔进行脱除高温气体中高熔点物质的脱除过程,将会导致吸收塔出口气体中的带液情况严重,必须对出塔气设置冷却、气液分离设施,增加了设备投资和操作过程。
虽然目前有些吸收塔的气体出口处设有丝网式除沫器,但是丝网内件处理能力通常是15微米以上的液滴,并且液体分离的效率和效果低,更难以脱除气体中更细小的液滴,另一方面丝网式除沫器分离出的液体积聚在丝网内部的液滴在下落过程中易于与出塔的气流形成返混而被带出吸收塔,难以消除吸收塔出塔气体带液的状况。金属丝网除沫器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失效,平均寿命在3~5年。研究能够减少气体吸收过程雾液夹带问题、提高吸收塔除沫器使用寿命的设施,对于减少和消除吸收塔出口气体的带液现象、改善操作工况具有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吸收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塔出口气体中夹带液体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具有内腔,塔体上设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出口、气体进口、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沿塔体的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填料段,安装在内腔内并位于气体进口和液体进口之间,吸收塔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安装在内腔内并位于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弯折状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为多个。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弯折状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为多个,并且,每个第二过流通道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过流通道之间,相邻的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之间具有连通开口。
进一步地,第一过流通道包括由下向上的依次分布的第一段通道、第二段通道和第三段通道,第一段通道由下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第三段通道由下向上逐渐扩张地延伸;第二过流通道包括由下向上的依次分布的第四段通道、第五段通道和第六段通道,第四段通道由下向上逐渐扩张地延伸,第六段通道由下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折流板组,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组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通道,每个折流板组包括两块折流板,两块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通道。
进一步地,折流板组中的两块折流板反向布置,每块折流板均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第二板段上具有舌片部和缺口,舌片部的自由端朝向第一过流通道延伸,舌片部与第一板段位于同一平面内,缺口形成连通开口。
进一步地,舌片部的连接端位于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相交处。
进一步地,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形成第一钝角夹角,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之间形成第二钝角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工程分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工程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1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