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毛细管补给极水的EDI电去离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9349.7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高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锐涛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细管 补给 edi 离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EDI电去离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去离子,又称填充床电渗析EDI或CDI, 就是在电渗析器的隔膜之间装填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它被认为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之一。
电去离子是结合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两项技术各自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普通电渗析相比,由于淡室中填充了离子交换树脂,大大提高了膜间导电性,显著增强了由溶液到膜面的离子迁移,破坏了膜面浓度滞留层中的离子贫乏现象,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与普通离子交换相比,由于膜间高电势梯度,迫使水解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一方面参预负载电流,另一方面可以又对树脂起就地再生的作用,因此EDI不需要对树脂进行再生,可以省掉离子交换所必需的酸碱贮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以往的电去离子装置仅设有一极水进口及一极水出口,极水通过极水进口进入电去离子装置内,并最终通过极水出口排出,此类电去离子装置的极水耗水量较大,且极水需要从浓水板及淡水板通过,增加了装置的密封难度,易造成电去离子装置内部结构间的渗漏和极水通道结垢,不利于得到高质量的纯水,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小装置内部渗漏及防止极水结垢的电去离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毛细管补给极水的EDI电去离子装置,包括若干彼此重叠的膜堆及夹设在所述膜堆两侧的电极框,两侧电极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极水口,两侧的电极框间还设有联接任意两极水口的毛细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紧靠所述两侧的电极框均设有极水板,电极框上下端的极水口在极水板内相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极水板上与极水口间设有锥形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锥尖指向极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膜堆包括有若干交替排列的浓水板和淡水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极框上还设有分别与浓水板相通的浓水入口和浓水出口以及分别于淡水板相同的淡水入口和淡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EDI电去离子装置在两侧的电极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了极水口,并通过毛细管的两端分别联接两侧电极框上的任一极水口,使得极水在通过其中一极水口进入装置内部后,可通过毛细管进行外部循环,然后通过另一极水口排出,从而可有效减小电去离子装置内部的渗漏,阴阳极水的酸碱度中和可防止结垢,从而可使得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通过该电去离子装置也可得到更高质量的纯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极水水流线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极水水流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极板部分极水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毛细管补给极水的EDI电去离子装置,包括若干彼此重叠的膜堆及夹设在所述膜堆两侧的电极框1,两侧电极框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极水口2,两侧的电极框1间还设有联接任意两极水口2的毛细管3。
此EDI电去离子装置在两侧的电极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了极水口2,并通过毛细管3的两端分别联接两侧电极框1上的任一极水口2,使得极水在通过其中一极水口2进入装置内部后,可通过毛细管3进行外部循环,然后通过另一极水口2排出,从而可有效减小电去离子装置内部的渗漏,阴阳极水的酸碱度中和可防止结垢,从而可使得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通过该电去离子装置也可得到更高质量的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紧靠所述两侧的电极框1均设有极水板4,电极框1上下端的极水口2在极水板4内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极水板4上与极水口2间设有锥形的连接通道5,连接通道5的锥尖指向极水口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膜堆包括有若干交替排列的浓水板和淡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极框1上还设有分别与浓水板相通的浓水入口11和浓水出口12以及分别于淡水板相同的淡水入口13和淡水出口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锐涛,未经高锐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9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微电子控制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