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面刃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7899.5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平;赵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万源物资有限公司;赵廷强;陈自平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面刃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三面刃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三面刃铣刀通常为圆柱体形状,切削刃在圆周上呈锯齿状分布,并且在圆柱两个端面均有刃口,圆周的刃口为主切削刃,端面的刃口为副切削刃。
现有的三面刃铣刀连接方式为内孔及内孔上设置键槽进行,并且在圆柱体刀杆上设置相应的键槽,通过键与之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为目前常用的方式。但是该连接方式具有以下缺陷:
(1)三面刃铣刀切削刃分正、反方向;而内孔、键、刀杆不分方向,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可能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的损坏;
(2)键连接的受力面为键的单一侧面,传递扭矩时铣刀上的着力点只有键上的线接触,致使铣刀键槽应力集中部位最容易损坏,且键也极易破坏;
(3)由于键连接的工艺要求限制,安装时必须留有间隙,在切削过程中间隙无法消除,造成径向跳动,影响切削的平稳性;
(4)一般情况下键连接是单键,且基本都是采用平键、半圆键,因此需在刀杆上加工键槽,在刀杆比较小的情况下对刚性的影响较大,造成整个切削系统的刚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刃铣刀接口方式,解决目前三面刃铣刀在安装铣刀时切削刃与切削方向不一致,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甚至造成铣刀、机床、工件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三面刃铣刀,包括圆柱体刀体,在所述刀体上沿轴线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刀杆的异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通孔的端面投影形状是由位于同一圆上的两段圆弧和两段连接不同圆弧的相邻端点且相互不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图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0°<α≤20°。作为优选,所述两段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6°。
再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最短距离h与圆弧半径r的比值λ为0.75≤λ≤0.85。
为了消除应力集中,所述圆弧与直线的每个交点处均设有凹槽,该凹槽为圆弧形,其相对于圆弧与直线的交点处的深度为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刀体上连接通孔形状的改变,将原有的对称形状改进为非对称形状,保证了将刀体安装在刀杆上时有且只有一种安装方向,此安装方向与刀体的切削方向一致即可确保刀体安装后正常使用,从而完全避免了因安装不正常导致损坏刀体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通孔形状在圆形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对于与之相配合使用的圆轴刀杆仅在外部形状上改进,既不用在刀体上开键槽,也不用在刀杆上开键槽,由此防止了开键槽对刀体和刀杆的应力破坏,从而提高了刀体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刀杆上之后,工作时产生的扭矩由两段直边共同承担,相比键连接的单面受力,该方式将扭矩分摊到两个相对的受力面,使传递扭矩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应力集中,降低了对刀体的损坏,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改变了键连接的连接方式,也不用按照键连接的工艺要求预留间隙,只需保证通孔与刀杆轴配合即可,不仅降低了整体工艺要求,而且有效的防止了径向跳动,提高了应用时的加工效果。
(6)本实用新型在异形通孔的每个圆弧面和平面的交汇处设有浅凹槽,用以避免刀杆上相应处加工留下的毛刺,使之更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万源物资有限公司;赵廷强;陈自平,未经成都新万源物资有限公司;赵廷强;陈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