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4496.5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3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钱浩;赵大伟;童健民;李献;孙振龙;杨帆;王广东;马英;秦明辉;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0 | 分类号: | B65B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捆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
背景技术
打捆机由两个压板、喂线装置及导线系统、打捆头、升降台四大部分组成,其机械部分采用液压和气动控制;电气采用PLC控制。打捆机的工作速度快、动作程序多(45秒/卷,每卷128个动作),控制过程精确,自动化程度高,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一卷散卷通过P/F运输线的C型钩送入打捆机中心后,打捆机的一号、二号压紧车同时向中心移动压紧散卷。这时,弯臂导槽关闭,保护轮关闭,升降台升起,缓冲缸伸出,压线气缸压紧活动盖板,导线车向前运行与打捆头进出口相连,喂线轮开始喂线,线头穿到打捆头的定位块时,弯臂导槽打开,导线车后退,打捆头靠紧线卷,喂线轮开始反转收线,同时压线气缸打开。为防止捆线收线时拉伤线卷,第一次收线时只收到保护轮,待保护轮打开后才将线卷扎紧,打捆头开始扭结,剪块将捆线剪断,打捆头回位,打捆完毕。一、二号压紧小车和导线车同时回到原位,为下一次打捆做好准备。
原打捆机压线装置是由气缸及控制系统组成,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的伸缩,来完成压下装置的压紧与松开,但是在复杂环境下,此装置故障率高。由于控制气缸的气阀容易磨损、泄露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出现失控现象,造成气缸不动作,活动盖板不能压紧,致使捆线脱离线道而缠住气缸;当打捆线收线时,捆线将气缸的气管、活塞杆强行拉断造成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本装置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替代了原有的汽缸,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心轴、连接杆和导筒,所述心轴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心轴的后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导筒连接,所述导筒上套接有套筒,所述导筒与所述套筒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心轴的后端通过轴销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所述导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筒的一端为耳轴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端为耳轴形式。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筒的耳轴与套筒的耳轴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装置结构简单,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该装置利用纯机械结构替代了原设计中的汽缸、电气和气动控制,大大降低了备品的消耗,有效的防止了以下现象:(1)控制气缸的气阀磨损、泄露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出现失控现象,造成气缸不动作,活动盖板不能压紧,致使捆线脱离线道而缠住气缸;(2)当打捆线收线时,捆线将气缸的气管、活塞杆强行拉断造成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打捆机压线装置,包括心轴3、连接杆5和导筒4。心轴3上套接有弹簧2,心轴3的后端通过轴销与连接杆5连接。连接杆5通过螺纹的方式与导筒4连接。导筒4上套接有套筒1。导筒4的一端为耳轴形式,套筒1的一端为耳轴形式,导筒4的耳轴与套筒1的耳轴分别与底座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筒4直径D≥47.5mm;弹簧2总圈数n1=n+(1.5~2),n=3.2977,间距δ=13.8mm;螺旋角γ对压缩弹簧,使用γ=5°~9°;心轴3直径D≤32.5m。
该装置结构简单,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该装置利用纯机械结构替代了原设计中的汽缸、电气和气动控制,大大降低了备品的消耗,有效的防止了以下现象:(1)控制气缸的气阀磨损、泄露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出现失控现象,造成气缸不动作,活动盖板不能压紧,致使捆线脱离线道而缠住气缸;(2)当打捆线收线时,捆线将气缸的气管、活塞杆强行拉断造成事故。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4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压缩机气量调节装置
- 下一篇:静液压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