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吸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2291.3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朝;陈昆列;金国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华盛昌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吸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吸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平板型太阳能吸热装置应用最广的是金属平板和真空玻璃管,其中金属平板型集热器具有采光面积大、集热效率高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太阳能集热产品。但现有金属平板太阳能吸热层易衰减,使用寿命短,且吸热板与支管接触面小,热传递效率受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不衰减吸热材料和导热结构的太阳能吸热器,使用寿命长,热传导好,热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玻璃盖板,吸热层、加热层、保温层。
所述加热层设置为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
所述吸热层设置为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
所述吸热层直接铺贴粘结在所述加热层上。
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包括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和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
所述吸热陶瓷薄板表面层厚度设置为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总厚度的30-50%,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的总厚度设置为1-6mm。
所述加热层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
所述铜盘管的管径设置为8-15mm。
所述保温层设置为聚酯发泡层或发泡水泥层。
所述保温层的厚度设置为10-100mm。
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上表面距玻璃盖板下表面的高度为15-3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做为吸热材料,并将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形成加热层,其耐腐蚀、耐老化,吸热效率高,重量轻,不衰减,成本低,生产操作和安装施工简便。热传导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吸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铝合金边框 2、玻璃盖板 3、吸热层 4、加热层 5、保温层 6、铜盘管 7、导热水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1、玻璃盖板2,吸热层3、加热层4、保温层5。
所述吸热层3设置为吸热陶瓷薄板,平铺。
所述加热层4由铜盘管6埋在导热水泥7中形成。
所述加热层4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5。
所述吸热陶瓷薄板包括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31和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32。
所述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31厚度为4mm。
所述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32为瓷质薄板,厚度为6mm。
所述铜盘管6的管径设置为10mm。
所述保温层5设置为聚酯发泡层。
所述保温层5的厚度设置为90mm。
所述吸热陶瓷薄板上表面距玻璃盖板下表面的高度为25mm。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华盛昌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华盛昌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2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自卸车及其线束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天窗的排水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