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1950.1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海;史新杰;刘豪;王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露 踏板 摩托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踏板摩托车车架的后部塑件结构复杂,装配困难,鞍座由塑料件支撑,强度弱,长时间使用后塑件容易变形,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较差,目前,只能靠增加钢管直径及钢管壁厚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该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具有保留了驾驶员脚踏处方便实用的同时,降低了后部塑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和装配难度,鞍座直接安装在车架上,承载力增加,亦不会引起塑料件的变形,车架整体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前立管、主管、侧管、车架横管、后弯管和鞍座弯管,所述的侧管包括左侧管和右侧管,所述的后弯管包括左后弯管和右后弯管,所述的鞍座弯管包括鞍座左弯管和鞍座右弯管,所述的主管的前端与前立管后侧中部相连,主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管和右侧管的前端相连,主管的后端与车架横管的中部相连,所述的左后弯管和右后弯管的前端分别与车架横管的左右两端相连,后端通过小弯管和U型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左后弯管和右后弯管与车架横管之间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摇架左安装板和摇架右安装板,所述的鞍座左弯管和鞍座右弯管分别设置在左后弯管和右后弯管的上部。
所述的鞍座左弯管和鞍座右弯管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前横管和鞍座后横管,所述的鞍座前横管上设置有鞍座安装板,所述的鞍座左弯管和鞍座右弯管上分别设置有塑件及油箱安装板。
所述的左后弯管和右后弯管之间设置有后减震横管,所述的后减震横管上设置有后减震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保留了驾驶员脚踏处方便实用的同时,降低了后部塑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和装配难度,鞍座直接安装在车架上,承载力增加,亦不会引起塑料件的变形,并使得整车外观独特,硬朗,车架整体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且材料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的立体图;
附图2是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立管,2、主管,3、右侧管,4、左侧管,5、车架横管,6、摇架左安装板,7、摇架右安装板,8、鞍座左弯管,9、鞍座右弯管,10、左后弯管,11、右后弯管,12、后减震横管,13、后减震固定板,14、小弯管,15、U型板,16、鞍座后横管,17、鞍座安装板,18、鞍座前横管,19、塑件及油箱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其结构包括前立管1、主管2、侧管、车架横管5、后弯管和鞍座弯管,所述的侧管包括左侧管4和右侧管3,所述的后弯管包括左后弯管10和右后弯管11,所述的鞍座弯管包括鞍座左弯管8和鞍座右弯管9,所述的主管2截面为矩形,斜向下设置,所述的主管2的前端与前立管1后侧中部相连,主管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管4和右侧管3的前端相连,所述的左侧管4和右侧管3前部向上倾斜后部接近水平,从而形成驾驶员脚踏处的支撑,主管2的后端与车架横管5的中部相连,所述的左后弯管10和右后弯管11的前端分别与车架横管5的左右两端相连,后端通过小弯管14和U型板15连接在一起,形状从前向后由斜向上转变为后部接近水平,完成外观造型要求的同时保证发动机装配及运动空间,后部成为货架的装配支撑,所述的左后弯管10和右后弯管11与车架横管5之间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摇架左安装板6和摇架右安装板7,与发动机前部连接,所述的鞍座左弯管8和鞍座右弯管9分别设置在左后弯管10和右后弯管11的上部。
所述的鞍座左弯管8和鞍座右弯管9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前横管18和鞍座后横管16,所述的鞍座前横管18上设置有鞍座安装板17,所述的鞍座左弯管8和鞍座右弯管9上分别设置有塑件及油箱安装板19,通过鞍座安装板17、塑件及油箱安装板19成为鞍座、后部塑件及油箱的安装基体。
所述的左后弯管10和右后弯管11之间设置有后减震横管12,所述的后减震横管12上设置有后减震固定板13。
整个车架形成框架结构,大大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和刚度。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1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