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形电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1701.2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4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满玉岩;刘宝成;唐庆华;姚瑛;张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13 | 分类号: | G01B5/213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形 电缆 弯曲 半径 测量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领域,尤其是一种伞形电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缆的敷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电力电缆发挥正常的功能。按照国家标准,电力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直径D的20倍。目前,尚未有对电力电缆弯曲半径进行直接测量的工具,通常的测量方法是需要提前测量电缆直径,再使用钢板制作相应直径的圆弧形靠尺,最后在施工现场使用圆弧形靠尺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非常不便,且测量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测量精度高且使用方便的伞形电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伞形电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包括水平尺架、活动直尺和一对活动连杆,在水平尺架中部制有的通孔内安装有滑轮,活动直尺垂直穿过该通孔并与滑轮滑动安装在一起,该活动直尺的顶端通过转轴与一对活动连杆铰接在一起,每个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水平尺架表面制有的滑道内。
而且,在活动直尺上制有计算电缆弯曲半径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接测量电力电缆弯曲半径的工具,其通过水平尺架、一对活动连杆和刻有弯曲半径的活动直尺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上下移动水平尺架使活动直尺的上端点及水平尺架的两个顶点固定在电力电缆的弯曲部位,直接读取活动直尺上的刻度便可获取电缆圆弧的弯曲半径,具有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且测量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伞形电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水平尺架1、活动直尺3和一对活动连杆5,在水平尺架中部的垂直方向上制有通孔并在该通孔内安装有滑轮6,活动直尺垂直穿过水平尺架中部的通孔内并与通孔内的滑轮滑动安装在一起,该活动直尺的顶端通过转轴2与一对活动连杆铰接在一起,每个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水平尺架水平表面制有的滑道7内,水平尺架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在水平尺架的滑道内水平滑动。为了直观地测量电缆转弯半径,在活动直尺上制有计算电缆弯曲半径的刻度4。
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图中,水平尺架ab的中点为g,活动直尺cd从水平尺架ab的中点g处的通孔内穿过,水平尺架ab沿活动直尺cd上下移动,并始终保持与活动直尺cd垂直,在水平尺架ab上下移动的同时,活动连杆ce和cf另一端e、f沿水平尺架ab上制有的滑道内水平滑动。测量直尺上cg段的长度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公式,准确地计算出电缆弧线的弯曲半径。其计算方法为:假设活动连杆的固定长度为x,活动直尺上cg段的长度为y,则该电缆弯曲半径r满足:
为了直观地测量电缆弯曲半径,可以将上述电缆弯曲半径r的计算值刻在活动直尺cd上,形成刻有电缆弯曲半径的活动直尺cd。假设活动直尺cd的总长度为L,则该测量工具测量的弯曲半径范围为从到无穷大。
在现场使用中将活动直尺的顶点c放置于电缆的转弯形成的圆弧中心点位置保持不动,上下滑动水平尺架cd,活动连杆的e、f点的位置随之改变,直至e、f点同时落在电缆圆弧之上,读取活动直尺cd上g点处的刻度,即可直接得到电缆的弯曲半径,其测量方法简单,且测量范围广泛。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1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