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筒防护网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1102.0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辉;刘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筒防护网,尤其是截挡爆破飞石的风筒防护网,属于地下工程通风与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的独头巷道掘进,往往要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通风通常由通风机和风筒所组成。其通风方式通常有压入式、抽出式及混合式等。为了取得好的通风效果,风筒出风口(压入式)或吸入口(抽出式)到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不大于风筒的有效射程(压入式)或有效吸程(抽出式)。但是有效射程(压入式)或有效吸程(抽出式)的距离都比较短,尤其是有效吸程(抽出式)的距离更短,通常都比爆破时一些飞石的抛掷距离短,这就意味着风筒免不了会受到飞石的袭击。为了使风筒免受飞石的损害,人们往往将风筒安装在远离工作面的地方,大大地降低了通风效果,无法迅速有效地稀释排除工作面的炮烟、粉尘,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风筒防护措施,提高局部通风机通风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筒防护网,可以使局部通风机通风的风筒免遭飞石的损害,同时不妨碍风流的畅通。通风效果好,保障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筒防护网,在风筒出风口(压入式)或吸风口(抽出式)前悬挂一张牢固的防护网,爆破时既能截挡飞石,使风筒免遭损坏,又能通过风流,保障局部通风机通风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风筒防护网的结构为:如图2所示,在风筒吸风口8前与巷道工作面5之间,设置一张防护网1,防护网1的单个网格最大的对角线小于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应根据现场实验来确定。
所述防护网1的边缘采用挂钩2固定在巷道壁3和巷道顶板4。尽量多的挂钩,可以使边缘更好的贴合巷道壁3、巷道顶板4和巷道地面。如图1所示。
所述防护网1与风筒吸风口8留出适当的距离,以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
所述防护网1防护网1安装点尽量远离巷道工作面5,但又要使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
在工作面5进行爆炸前,将防护网1牢固地挂在巷道壁3和巷道顶板4的挂钩2上。爆破时,抛掷出来的石头被防护网1阻挡,使刚性风筒7免受损坏。同时,风流通过防护网1的网孔到达工作面,迅速将炮烟稀释、排除。
当通风一段时间后,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达到允许浓度时,将防护网1从挂钩2上取下,放在合适的地方,不妨碍人员通行及设备通过。此时,便可进行下一个工序的工作。
随着工作面5的不断向前推进,风筒7也不断向前延长。相应地,巷道壁3和巷道顶板4的挂钩2的位置也要向前设置,以使防护网1处于合适的位置,对风筒7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筒防护网的有点和积极效果:一是它对风筒起防护作用,即阻挡爆破作业的飞石,使风筒免受损害,二是它对风流不起阻碍作用,保障局部通风机通风顺畅有效。三是不需要防护网时可以将之取下,不妨碍其它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筒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筒防护网分布在巷道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防护网,2-挂钩,3-巷道壁,4-巷道顶板,5-工作面,6-悬杆,7-风筒,8-风筒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所述范围。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风筒防护网的结构为:在风筒吸风口8前与巷道工作面5之间,设置一张防护网1,防护网1的单个网格最大的对角线小于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应根据现场实验来确定。防护网1的边缘采用挂钩2固定在巷道壁3和巷道顶板4,巷道壁3上采用8个挂钩,巷道顶板上采用5个挂钩,使防护网很好的贴合在巷道壁3、巷道顶板4和巷道地面。防护网1与风筒吸风口8留出适当的距离,以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防护网1防护网1安装点尽量远离巷道工作面5,但又要使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风筒防护网的结构为:在风筒吸风口8前与巷道工作面5之间,设置一张防护网1,防护网1的单个网格最大的对角线小于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爆破的飞石的最小直径应根据现场实验来确定。防护网1的边缘采用挂钩2固定在巷道壁3和巷道顶板4,巷道壁3上采用6个挂钩,巷道顶板4上采用3个挂钩,巷道地面上采用2个挂钩,巷道顶板上采用5个挂钩,使防护网很好的贴合在巷道壁3、巷道顶板4和巷道地面。防护网1与风筒吸风口8留出适当的距离,以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防护网1防护网1安装点尽量远离巷道工作面5,但又要使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不触及风筒吸风口8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1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