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0200.2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群;管清花;田志刚;宋玉田;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原位 修复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二)背景技术
由于农业种植区集约化、专业化、农场化、规模化模式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大量的集中使用化肥、有机肥等,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氮废水,长期渗入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尤其以浅层地下水为应用水源地的地区,地下水极易被污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就很难进行修复治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超标,对饮水安全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传统的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一般采用连续墙结构(地下水流动的区域内安装连续的活性渗滤墙,以保证污染区域内的地下水能得到处理修复),这种连续墙结构一般只能深入到浅层非饱和带土层内施工,最大施工开挖深度不超过10m,且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含水层坍塌现象,施工难度较大,在安装过程中,较难做到分层安装。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施工难度较小、费用较低、安装操作方便、能针对含水层不同层位的岩性充填不同材料的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排沿地下水的流向呈漏斗状设置的防渗墙,在两排防渗墙之间的宽端及窄端分别横向设有一排可渗透反应墙,可渗透反应墙由若干个防渗桩和可渗透充填井依次间隔设置构成,每一个可渗透充填井的两侧井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防渗桩桩体相接或相切。
在两排防渗墙及两排可渗透反应墙围成的围井中开设有若干眼监测井和抽水井。
所述防渗桩为水泥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施工难度较小,费且较低,安装操作方便,安装深度可深入饱和带,最深可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采用可渗透充填井结构很容易实现分层安装,根据已完成的钻孔地质资料,在井内垂直方向,含水层区域安装透水管,相对隔水层区域安装不透水管,并针对含水层不同层位的岩性填充不同的材料;此外利用易于施工的可渗透充填井代替开挖施工的连续墙进行地下水修复处理,可应用于处理面源污染区和点源污染区的地下水污染物。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渗墙,2可渗透充填井,3防渗桩,4监测井,5抽水井。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两排沿地下水的流向呈漏斗状设置的防渗墙1,在两排防渗墙1之间的宽端及窄端分别横向设有一排可渗透反应墙,可渗透反应墙由若干个防渗桩3和可渗透充填井2依次间隔设置构成,每一个可渗透充填井2的两侧井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防渗桩3桩体相接或相切,防渗桩3为水泥桩;在两排防渗墙1及两排可渗透反应墙围成的围井中开设有若干眼监测井4和抽水井5。
施工时,在井内垂直方向,含水层区域安装透水管,相对隔水层区域安装不透水管,根据含水层不同层位的岩性,向可渗透充填井2中填充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含水砂层中填充PRB材料,在较大的粘土层位可填充非PRB材料,这样污染的地下水体在天然径流条件下经过两排防渗墙1之间宽端处的可渗透反应墙后,通过可渗透充填井2中的填充物过滤,就能达到降解、去除或固定污染物的目的。此外,在抽水状态下,由于抽水降深的影响,下游的污染水体将向抽水井5的方向移动,在经过两排防渗墙1之间窄端处的可渗透反应墙后,通过可渗透充填井2中的填充物过滤,也能达到降解、去除或固定污染物的目的,这样就能保证了进入围井内部的水体全部经过可渗透反应墙过滤,使地下水得到有效修复。通过监测井4能随时监测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利用易于施工的可渗透充填井2代替开挖施工的连续墙进行地下水修复处理,以去除面源污染区和点源污染区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0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药用注射用水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