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9810.0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都玉辉;王新征;孔宪方;刘华舟;刘利军;郭晓宇;张喜乐;张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实体 保持 装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利用这种模具可以直接在压力机上对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进行压装。
背景技术
分离性实体保持架轴承的结构特点如图1所示,该类轴承由于工况要求必须使用金属(通常为黄铜或硬铝)实体保持架,实体保持架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但根据装配需要必须实体保持架采用分离型的双半保持架结构,两片半保持架采用长铆钉铆合在一起。
由于实体保持架的结构特点,此类分离型实体保持架在装配过程中不能采用冲压保持架的压装方法,压力机的行程稍有偏差,便会造成铆合不紧或者压坏保持架,造成产品不合格甚至报废,因此目前此类型的产品装配时采用电铆机进行加热铆合,据统计,每人每班可铆合200套/月左右;但上述装配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需对单个铆钉分别进行加热铆合,每套轴承通常有十个甚至二十几个铆钉,装配效率很低;
2.铆合质量差,单套轴承的铆合松紧程度不一致,影响滚动体窜动量;
3.外观质量差,极易出现钉头歪斜、大小不一等外观缺陷;
4.会出现电铆烧伤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所述的装配模具包括有上凹模、下凹模、限位块和导柱;所述上凹模、下凹模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的上凹模、下凹模相对设置;所述的限位块为两个:限位块Ⅰ、限位块Ⅱ;所述的限位块Ⅰ连接在上凹模的中心、所述的限位块Ⅱ连接在下凹模的中心,且限位块Ⅰ、限位块Ⅱ对应设置;上凹模的下端面上具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凸台Ⅰ,多个沿圆周均布的凸台Ⅰ位于限位块Ⅰ的外侧;在所述凸台Ⅰ的端部具有钉窝;所述下凹模的上端面上具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凸台Ⅱ,多个沿圆周均布的凸台Ⅱ位于限位块Ⅱ的外侧;在所述凸台Ⅱ的端部具有钉窝;所述的上凹模为可在压力机的作用下相对于下凹模移动的结构,构成所述的限位块Ⅰ随上凹模相对于下凹模移动,与限位块Ⅱ接触,使铆钉的两端分别位于凸台Ⅰ与凸台Ⅱ的钉窝内,对实体保持架进行铆合的结构。
所述的导柱为直径不同的两个:导柱Ⅰ、导柱Ⅱ一端位于上凹模内,导柱Ⅰ、导柱Ⅱ的另一端位于下凹模内 。
所述上凹模具有两个用于安装导柱Ⅰ、导柱的通孔。
所述下凹模具有两个用于安装导柱Ⅰ、导柱的通孔,且下凹模上所具有的通孔与上凹模上所具有的通孔对应设置。
所述的上凹模、下凹模上均具有多个沿圆周均布的台阶孔;所述的台阶孔内安装有用以使两半保持架在整个压装过程中处于贴紧的状态的弹簧和夹紧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分离型实体保持架的装配可以在压力机上直接进行一次铆合成型,加工效率较高,另外铆合后实体保持架的各个铆钉的铆合松紧程度一致性好;铆钉的大小和形状靠模具精度保证,均匀一致,外观良好;避免了电铆时产生的烧伤;模具自身带有限位块,避免压力机行程不准造成的铆合不紧和压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分离性实体保持架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持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凹模;2、导柱Ⅰ;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螺钉;5、弹簧;6、夹紧杆;7、限位块Ⅰ;8、平垫圈;9、导柱Ⅱ,10、限位块Ⅱ,11、凸台Ⅰ,12、凸台Ⅱ,13、下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分离型实体保持架装配模具,所述的装配模具包括有上凹模1、下凹模13、限位块和导柱;所述上凹模1、下凹模13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的上凹模1、下凹模13相对设置;所述的限位块为两个:限位块Ⅰ7、限位块Ⅱ10;结合图8,所所述的限位块Ⅰ7、限位块Ⅱ10为中心具有通孔的圆柱体;所述的限位块Ⅰ7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连接在上凹模1的中心、所述的限位块Ⅱ10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连接在下凹模13的中心,且限位块Ⅰ7、限位块Ⅱ10对应设置;在限位块Ⅰ7与上凹模之间,限位块Ⅱ10与下凹模之间设置平垫圈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9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