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7258.1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8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傅佛华;傅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温湿度 茶叶 萎凋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萎凋工艺是其中的重点工艺之一,茶叶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后续的揉捻创造条件。
目前工夫红茶的萎凋工艺一般是采用自然萎凋或人工萎凋,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或日光萎凋,自然萎凋受气候或场地的影响,产量有限;人工萎凋通常采用萎凋槽或萎凋机进行萎凋,现有技术采用萎凋槽或萎凋机进行萎凋时,其大批量萎凋时茶叶堆积比较严重,不能很好的控制萎凋时的温度和湿度,萎凋效果不如自然萎凋好,影响红茶的品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人工萎凋装置进行改进,以便能精确控制萎凋时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萎凋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量大、温湿度能够均匀调节控制、茶叶萎凋效果好的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其包括内设两个以上茶叶萎凋摊放传送架的萎凋房,所述萎凋房内的顶部设有纵横均匀布置的排风管道和加湿水汽喷雾头,所述排风管道的出口连接设置在萎凋房外的引风机,所述加湿水汽喷雾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萎凋房外的加湿机相连,所述萎凋房内的底部设有纵横均匀布置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连接设置在萎凋房外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口还连接有制冷机和恒温恒湿机,所述萎凋房内还设有相应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萎凋房外设有自动控制器,所述自动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的引风机、加湿机、送风机、制冷机、恒温恒湿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排风管道、送风管上都均匀布置有透气栅格。
本实用新型在萎凋房内设置排风管道、加湿水汽喷雾头、送风管,排风管道、加湿水汽喷雾口、送风管再与设置在萎凋房外的引风机、加湿机、送风机、制冷机、恒温恒湿机等相连,通过自动控制器控制萎凋房内的温湿度达到预设状态,萎凋房内空气对流效果良好,温湿度都比较均匀一致,能够在萎凋房放置多个茶叶萎凋摊放传送架,每个茶叶萎凋摊放传送架中可以放置多层均匀摊薄的茶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准确的温湿度控制,使茶叶萎凋的效果更加符合精制红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尤其适合坦洋工夫等红茶的加工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控制温湿度的茶叶萎凋房结构包括内设两个以上茶叶萎凋摊放传送架的萎凋房1,所述萎凋房1内的顶部设有纵横均匀布置的排风管道2和加湿水汽喷雾头3,所述排风管道2的出口连接设置在萎凋房1外的引风机4,所述加湿水汽喷雾头3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萎凋房1外的加湿机5相连,所述萎凋房1内的底部设有纵横均匀布置的送风管6,所述送风管6的进风口连接设置在萎凋房1外的送风机7,所述送风机7的进口还连接有制冷机8和恒温恒湿机9,所述萎凋房1内还设有相应的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所述萎凋房1外设有自动控制器12,所述自动控制器12控制连接所述的引风机4、加湿机5、送风机7、制冷机8、恒温恒湿机9、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
所述排风管道2、送风管6上都均匀布置有透气栅格21或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7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体装饰木线构造
- 下一篇:一种饰面板吊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