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钢转炉蒸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2890.7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5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勇;马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5/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512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转炉 蒸汽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转炉蒸汽回收系统,属于炼钢转炉蒸汽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炼钢转炉在吹炼产生蒸汽时,通过一条蒸汽主管道来输送蒸汽,当两台转炉同时工作时,产生的蒸汽量加大,则一条输送管道的输送力明显不足,造成炼钢转炉蒸汽实际放散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炼钢转炉在吹炼产生蒸汽时,通过一条蒸汽管道来输送蒸汽,会造成炼钢转炉蒸汽实际放散量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炼钢转炉蒸汽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炼钢转炉蒸汽回收系统,它包括第一炼钢转炉、第二炼钢转炉、两台蓄热器、第一除氧器、第二除氧器和外网输送管路,它还包括钒化工段输送管路,
第一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与第一除氧器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一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的进汽管连接,
第二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与第二除氧器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二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的进汽管连接,两台蓄热器的第一出汽管与外网输送管路连接,两台蓄热器的进汽管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两台蓄热器与外网输送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两台蓄热器的第二出汽管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连接,两台蓄热器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有三个第一调节阀。
所述两台蓄热器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阀,该第二调节阀与三个串联的第一调节阀相并联。
它还包括第三炼钢转炉,第三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与第二除氧器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三炼钢转炉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的进汽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蓄热器的出口端增加了钒化工段输送管路,将炼钢转炉产生的蒸汽除了通过外网输送管路输送给用户外,还通过钒化工段输送管路连轧至钒化工段以供其使用,通过管路上设置的调节阀来实现对不同用户使用蒸汽量的调节,使得当两台炼钢转炉同时工作时,能更合理的分配蒸汽的输送途径,从而提高蒸汽回收量及输送能力,有效的降低了炼钢转炉蒸汽实际放散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炼钢转炉蒸汽回收系统,它包括第一炼钢转炉1-1、第二炼钢转炉1-2、两台蓄热器2、第一除氧器3-1、第二除氧器3-2和外网输送管路4,它还包括钒化工段输送管路5,
第一炼钢转炉1-1的出蒸汽口与第一除氧器3-1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一炼钢转炉1-1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2的进汽管连接,
第二炼钢转炉1-2的出蒸汽口与第二除氧器3-2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二炼钢转炉1-2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2的进汽管连接,两台蓄热器2的第一出汽管与外网输送管路4连接,两台蓄热器2的进汽管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两台蓄热器2与外网输送管路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两台蓄热器2的第二出汽管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5连接,两台蓄热器2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有三个第一调节阀5-1。
本实施方式中,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钒化工段输送管路5,将炼钢转炉产生的蒸汽除了输送给外网输送管路4,还供给钒化工段使用,由于钒化工生产的耗汽量很大,通过管路上设置的调节阀控制管线上压力与流量的分配,使炼钢转炉产生的蒸汽被回收及输送的能力大大增加。
本实施方式中,当两台炼钢转炉同时工作并达到最大排汽量时,所设置的输送管路也能达到足够的输送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对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两台蓄热器2与钒化工段输送管路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阀5-2,该第二调节阀5-2与三个串联的第一调节阀5-1相并联。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对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说明,它还包括第三炼钢转炉1-3,第三炼钢转炉1-3的出蒸汽口与第二除氧器3-2的进蒸汽口连接,第三炼钢转炉1-3的出蒸汽口还与两台蓄热器2的进汽管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共有三台产生蒸汽的炼钢转炉,当其中任意两台炼钢转炉同时工作时,产生的蒸汽均能够被有效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2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热负载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 下一篇:旋转溜槽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