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2753.3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健;孙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普遍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作为光源,根据光源的分布位置,背光源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如图1所示,直下式背光源的光源(即LED灯条2)分布于导光板1的底部,该类背光源主要应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侧入式背光源的光源(即LED灯条2)分布于导光板1的侧边,该类背光源主要应用于笔记本、掌上电脑以及手机等小尺寸显示装置,随着LED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侧入式背光源同样也开始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
传统的背光源,整个画面整体点亮或者整体变暗,无法实现分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例如,当画面的某个区域为黑时,光源仍然处于较亮的状态,背光源的功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用以实现背光源的区域调光,进一步降低背光源的功耗。
本实用新型背光源,包括:
导光板;
LED灯条,位于导光板的侧边,包括多个LED;
导光柱网板,位于导光板和LED灯条的下方,具有凸向导光板一侧的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导光柱。
优选的,所述LED灯条为两根,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相邻的两个侧边,所述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导光柱的每一行和每一列分别对应一个LED。
较佳的,所述导光柱为圆柱形或者棱柱形。
较佳的,所述导光柱网板在除导光柱外的位置具有镂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背光源,包括:
导光板;
导光柱网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具有凸向导光板一侧的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导光柱;
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LED,位于导光柱网板的下方,每一个LED对应一个导光柱。
优选的,所述导光柱具有开口朝向导光板的U形槽。
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背光源。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导光板的下方设置导光柱网板,导光柱网板的导光柱可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光从导光板的下表面射入,通过控制相应的LED的亮度可以实现背光源的区域调光,大大降低了背光源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侧入式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柱网板和LED灯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光板 2-LED灯条 2a-LED 3-导光柱网板4-导光柱 5-方块区域 23-长边LED灯条的第三颗LED22-短边LED灯条的第二颗LED 4a-U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背光源的功耗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源,包括:
导光板1;
LED灯条2,位于导光板1的侧边,包括多个LED 2a;
导光柱网板3,位于导光板1和LED灯条2的下方,具有凸向导光板1一侧的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导光柱4。
通过导光柱网板3实现背光源区域调光的原理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导光柱4使得光线能够较为平均的进入各个支路,当需要将图中的方块区域5显示为较暗的区域时,可以调低长边LED灯条的第三颗LED 23和短边LED灯条的第二颗LED 22的亮度,使方块区域5变暗。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导光板的下方设置导光柱网板,导光柱网板的导光柱可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光从导光板的下表面射入,通过控制相应的LED的亮度可以实现背光源的区域调光,大大降低了背光源的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27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正倒缝切换机构的针车
- 下一篇:一种锅炉给水泵叶片径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