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0408.6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创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通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2;H01R13/516;H01R1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充电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插头,主要用于手电筒、剃须刀、电池充电器等电子设备上,以提高插头与带电插座连接时的灵活性及安全性。
背景技术
插头是指与插座相配接的连接器,用于连接电源与电子产品,为电子产品供电或充电。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电子产品充电及携带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内置有插头,比如手电筒、电动剃须刀及电池充电器等。
目前的这些内置插头的电子设备在充电时,通常可将插头伸出,然后对应插入到插座中,但是通常这种插头在伸出时的灵活性较差,一般很难顺利的推出,而充电完成后,也很难复位;而且这类插头的防触电保护措施较差,安全性较低,当插头与插座全部或部分插合时,插头的带电部位极易与人体手指接触,当插座带电时,容易导致人体触电,引发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插头,以解决目前电子设备内置充电插头所存在的插头取出、复位灵活性差,以及插头带电部位极易与人体手指接触,导致触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插头,包括壳体(1)和活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插脚座(2),其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一定位中轴(103),所述插脚座(2)底部设置有一中轴滑动槽(203),所述定位中轴(103)对应位于中轴滑动槽(203)中,且插脚座(2)可沿定位中轴(103)轴向移动,所述中轴滑动槽(203)的两侧各设有一金属插脚(202),该金属插脚(202)的后端套置有绝缘护套(201)。
优选地,所述壳体(1)由外伸缩件(101)和内安装件(102)构成,所述定位中轴(103)位于内安装件(102)中,且在定位中轴(103)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侧卡板(104)和一侧滑槽(106)。
优选地,所述外伸缩件(101)上还设置有与金属插脚(202)对应的插脚孔(105)。
优选地,所述插脚座(2)上还设置有一安装推钮(4)的安装孔(204),且推钮(4)底部两侧设置有对应卡在安装孔(204)内的卡板件(401)。
优选地,该插头还包括有一插头压片(3),该插头压片(3)中设置有与定位中轴(103)末端对应的螺孔(3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充电插头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一个可使插脚座沿轴向滑动的定位中轴,使插脚座能够灵活快速的推出和缩进;同时在插脚座金属插脚的后端套置有绝缘护套,避免了用户在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手指与金属插脚接触的情况,而且插头与插座连接时,外伸缩件可实现与插座结合表面的严密配合,有效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壳体1、外伸缩件101、内安装件102、定位中轴103、侧卡板104、插脚孔105、侧滑槽106、插脚座2、绝缘护套201、金属插脚202、中轴滑动槽203、安装孔204、插头压片3、螺孔301、推钮4、卡板件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插头,其主要用于解决目前电子设备内置充电插头所存在的插头取出、复位灵活性差,以及插头带电部位极易与人体手指接触,导致触电的问题。其中该插头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一个可使插脚座沿轴向滑动的定位中轴,使插脚座能够灵活快速的推出和缩进;同时在插脚座金属插脚的后端套置有绝缘护套,以避免用户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手指与金属插脚接触,而出现的触电情况。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插头,包括有壳体1、插脚座2、插头压片3和推钮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通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通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简易充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LED投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