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同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8432.6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於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於辉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24/40;H01R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以下简称RF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它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简单的讲它主要起桥梁作用。
同其它电子元件相比,RF连接器的发展史较短。1930年出现的UHF连接器是最早的RF连接器。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急需,随着雷达、电台和微波通信的发展,产生了N、C、BNC、TNC、等中型系列,1958年后出现了SMA、SMB、SMC等小型化产品,1964年制定了美国军用标准MIL-C-3901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从此,RF连接器开始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使RF连接器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专业体系,成为连接器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轴传输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元件。美、英、法等国家的RF连接器研制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其设计、生产、测试、使用技术已成龙配套,趋于完善,不仅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而且原材料、输助材料、测试系统、装配工具等也已标准化,并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
RF连接器,一般包括旋入仪器中的螺纹部,还包括螺纹部末端的接线管,在螺纹部和接线管之间具有旋紧的装置,简称紧固部,目前,紧固部一般采用与螺纹部、接线管相同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紧固部光滑度一般优于其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复杂,不方便操作,费时费力,且金属材料的成本较高不利于节能减耗。
一般来说,在光滑平面上增加凹凸不平的结构,可增加其粗糙度,具有抗摩擦的效果。而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其价格低廉、绝缘性好、易于加工,若应用高分子材料到产品中,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且不影响此产品的电气性能与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使其简化生产工艺,节减生产成本,安装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绝缘性好。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接线管、管状螺纹部、紧固部,所述接线管管壁上开有焊线槽,所述接线管的一端与管状螺纹部的一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紧固部固定套在接线管的外表面,且止于焊线槽的起端;所述紧固部为高分子材料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的侧壁覆盖有滚花,所述紧固部的末端的外周具有平行对边。
所述滚花是直纹或网纹。
所述高分子材料的紧固部,具体是硬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的紧固部。
所述管状螺纹部连接设备或其他接头,其尾部连接同轴电缆;紧固部的滚花增加拧入螺纹阻力,而紧固部的末端的外周具有平行对边,方便拧入后用扳手拧紧;焊线槽是为方便电缆芯线与产品内导焊接所设置的工艺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由于紧固部采用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相比金属材料更高,并具有比金属材料稍好的弹性、高的拉伸强度、抗折强度及优良的电绝缘性能,此外,所设置的滚花还进一步增加了紧固部的粗糙度,增大其摩擦力,防止打滑。采用该紧固部,当旋拧连接器时,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效果好,能够起到更好的抗摩擦作用,且高分子材料起到很好的绝缘性。其二、高分子材料价格低廉,加工容易,因此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状螺纹部;2、接线管;3、紧固部;4、滚花;5、焊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接线管2、管状螺纹部1、紧固部,所述接线管2管壁上开有焊线槽5,所述接线管2的一端与管状螺纹部1的一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紧固部3固定套在接线管2的外表面,且止于焊线槽5的起端;所述紧固部3为高分子材料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3的侧壁覆盖有滚花4,所述紧固部3的末端的外周为正六边形。
所述滚花4是直纹。
所述高分子材料的紧固部3,具体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紧固部。
所述管状螺纹部1连接设备或其他接头,其尾部连接同轴电缆;紧固部3的滚花4增加拧入螺纹阻力,而紧固部3的末端的外周具有平行对边,方便拧入后用扳手拧紧;焊线槽5是为方便电缆芯线与产品内导焊接所设置的工艺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於辉,未经於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8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KE协商的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提高P2P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