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浇道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4823.0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1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地址: | 202178 上海市崇明县长江农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浇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浇注液流向的装置,属于模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领域更新换代提速,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市场需求趋势愈加明显,为了适应市场需要,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一套模具只能生产单一类型产品的设计方案逐渐被单套多用的方案取代,所谓单套多用即是指在一套模具上可以生产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然而单套多用的方案也有缺点,就是在同时浇注不同类型产品时,进料不平衡,废品率提高,浇注调试困难等问题凸显,具体是当生产不同类型产品时,对进料流量的要求和压力是不同的,普通单套多用方案不能满足利用同一浇道提供不同流量和压力浇料流的要求,导致产出的工件内部强度和外表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从而废品率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公开了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了普通单套多用模具进料不平衡,废品率高和浇注调试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包括圆柱状本体1、沉孔2和转向浇道3。沉孔2设置在本体1内,沉孔2开口一端设置在本体1上底面上, 转向浇道3设置在本体1上底面上,转向浇道3的开口设置在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为单套多用模具提供了一种改变浇料流向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同时浇注多种类型产品带来的问题,具有工作效率高,废品率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实施例二平面视图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实施例二平面视图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实施例二平面视图左视图。
图1~5中,1是本体,2是沉孔,3是转向浇道,4是顶料孔,5是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浇道转向装置示意图,模具浇道转向装置包括圆柱状本体1、沉孔2和转向浇道3。沉孔2设置在本体1内,沉孔2开口一端设置在本体1上底面上,沉孔2可以设计成一个正六棱柱形通道。转向浇道3设置在本体1上底面上,转向浇道3的开口设置在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转向浇道3可以设计成一个单向弯曲的通 道,本方案优选转向浇道3是一个直角管状通道。
将本方案的转向装置设置在模具浇道的交叉处,当需要改变浇料流动方向时,只需将转动手柄插入沉孔2用力转动至转向浇道3的开口和模具浇道开口吻合位置处即可。通过上述操作,本方案在无需重做模具的前提下,解决了单套多用模具浇注质量低的问题,从总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的浇道较宽,而转向装置的尺寸却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改进型在母型的基础上还包括顶料孔4,顶料孔4设置在本体1内,顶料孔4开口一端设置在本体1下底面上,顶料孔4与沉孔2连通,顶料孔4可以设计成一个圆柱形通道。转向浇道3与沉孔2交叉连通。在浇料流经转向浇道3时势必进入沉孔2,为了便于清理沉孔2中的浇料,本方案引入顶料孔4,顶料杆通过顶料孔4将沉孔2中的积料顶出,为后续的转向操作提供了便利。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本方案在本体1下底面端设置凸缘5。为了保证装置强度、韧性和热平衡性达标,本方案模具浇道转向装置的材质优选SKD61模具钢。
本方案并不限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替代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4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限位块的贴合机
- 下一篇:一种动力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