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54719.1 | 申请日: | 2012-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志;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照明领域,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
为了达到照度要求,LED灯具通常包括多个LED,这些LED的散热是影响LED灯具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大功率LED灯具,散热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LED的安装面设置导热硅胶垫,利用热传导将LED产生的热量在空气中排散,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散热效率的LED灯具。
本实用新型LED灯具,包括:散热装置和LED灯组组件,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板和盖板,所述基板和盖板盖合形成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通有冷却液体;
所述LED灯组组件,固定于基板的外表面。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LED灯具还包括:固定于盖板的电源,所述电源具有绝缘导热的外包裹层。
优选的,所述盖板具有凹入冷却液体的容置槽,所述电源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较佳的,所述外包裹层材质为绝缘导热硅胶。
优选的,所述基板在密封腔内具有一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盖板在密封腔内具有一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一组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一组第二散热鳍片交替排列,形成多个并排的沿进液口至出液口方向的导流通道。
所述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液口外部和出液口外部的两个阀门。
较优的,所述冷却液体为水。
可选的,所述LED灯组组件通过螺栓与基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装置的密封腔内通有冷却液体,LED灯组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板,基板与流动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经出液口排出,LED灯组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被流动的冷却液体快速排散至装置外部,散热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灯具的主视图(局部为剖视图);
图2为图1在A-A处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
10-散热装置 30-LED灯组组件 11-基板 12-盖板
13-第一散热鳍片 14-第二散热鳍片 15-进液口 16-出液口
17-电源 18-外包裹层 19-容置槽 20-导流通道
2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LED灯具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LED灯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灯具,包括:散热装置10和LED灯组组件30,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10,包括基板11和盖板12,所述基板11和盖板12盖合形成具有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通有冷却液体;
所述LED灯组组件30,固定于基板11的外表面。
基板11和盖板12应采用导热和绝缘效果较好的材料。LED灯组组件30可以通过螺栓与基板11固定连接,LED灯组组件30与基板11为紧配合接触,因此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至基板11。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装置的密封腔内通有冷却液体,LED灯组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板,基板与流动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经出液口排出,LED灯组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被流动的冷却液体快速排散至装置外部,散热效率较高,LED灯具的寿命也因此大大提高。
进一步,所述LED灯具还包括:固定于盖板12的电源17,所述电源17具有绝缘导热的外包裹层18。外包裹层18材质优选为绝缘导热硅胶,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这样,电源17与盖板12紧密接触,电源17内部产生的热量经外包裹层18传导至盖板12,盖板12与流动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热量随流动的冷却液体快速排散至装置外部,电源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寿命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4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