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729.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5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毅国;王毅鸣;苏岩;林健勇;李贺林;周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谷 深尾水 拱坝 泄洪 结构 | ||
1.一种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包括坝身(1),其特征在于:在坝身(1)上设置有上层孔口(2)和下层孔口(3),在大坝的下游设置混凝土护坦(4)和两岸护岸(5),上层孔口(2)和下层孔口(3)在平面上相互间隔布置,使下泄水流分层和大差动出流,出射水舌在空中不碰撞,横向不扩散,水舌在纵向和竖向拉开,下泄水舌落点分散不叠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孔口(2)采用角度0°~15°的挑角和角度0°~-15°的俯角组合出流;下层孔口(3)采用平底角、两侧收缩、竖向扩散的窄缝式出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大坝的下游形成范围为15m~50m水深的消能区,不设置二道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区防护采用了长护岸、短护坦的结构型式,所述混凝土护坦(4)长度短于两岸护岸(5)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7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