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沉桩多孔型空心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2926.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5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强;纪洪广;栗曰峰;刘娟红;曹道东;成方育;蒋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强;纪洪广;栗曰峰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沉桩 多孔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心桩,具体为一种在沉桩过程中可以方便沉桩,且具有较高强度的易沉桩多孔型空心桩。
背景技术
空心桩的使用,因其诸多优点,必将为市场所接受,并得到推广使用。日本,作为管桩的发明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量推广使用,近年来,其管桩的使用逐年减小,2004年全国使用管桩不到500万米;而从2000年开发出新型桩以来使用量已经占所有桩型的40%,可见方桩的优势。美国也类似日本,2003年预应力空心桩的使用达到了9000万米,占总用桩量的35%。
参照国外经验并按符合我国地质和制造情况的空心桩已开发完成,并在工程实践中大量使用,目前从所使用的工程情况分析,空心桩已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性能优势。
空心方桩按混凝土的登记强度及混凝土承载截面的大小可分为: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KFZ;②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HKFZ;③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TKFZ;其中TKFZ主要用于纯摩檫桩为主的地质,而HKFZ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上或有高耐腐蚀要求的地质情况,KFZ与TKFZ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HKFZ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空心方桩的外边长主要有300×300~1000×1000,以每50为增量。相对于其它桩型,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而言,其突出的优点在:①外表面积大且成方型或多边角型,在土层中桩体与土的休止角比圆型的外表大得多,这就意味着空心方桩比管桩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能获得更大的承载力,为工程省下大量的基础资金;②从下表的对比情况看,350的空心方桩的桩本身承载力要相当于500外径的厚壁管桩,每KN承载力造价要低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意味着设计人员在同样的设计承载力下可优选方桩,而350的空心方桩市场售价比500外径的厚壁管桩要小,可省下一大笔材料费;③方桩的理论计算抗剪力是同等管桩的2-3倍,据日本建设省的实际测试,是管桩的4.5倍,这说明空心方桩的抗震性能非常优越,很值得在多震的区域及高层建筑、大面积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中推广使用;④空心方桩继承并发扬了原有混凝土方桩施工破损率低的特点,高强混凝土配上方形的头部,比管桩有更好的耐冲击性能,和小得多的桩头破损率;方形比圆形有更大的焊接周长,充分保证每节桩之间的有效焊接强度,大大减小了方桩在施工中出现接头脱焊或位移现象,使成桩质量更优;⑤方桩的外形更容易开发出非焊接的快速连接头,能真正做到全天候施工,施工更快捷,可避免在高地下水位中出现焊接桩头开裂现象。
基于上述原因,有关空心桩的技术的研究也蓬勃开展中,如专利CN201981533U,公开了一种空心桩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明显的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非常不便。即,当内桩体中填充混凝土后,在沉 桩的过程中,会因为沉桩速度较快,而因瞬间的压力毁坏桩体,导致废桩,而其原因在于内桩体中设置的中心圆孔只有一个,这一个圆孔虽然节约了材料,但是其自身的强度却大大降低了。而且由于该空心桩不具有普通管桩的桩尖部分,因此,不易沉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心桩单一通孔强度不够,容易废桩,以及缺少相应的桩尖,不易沉桩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空心桩,在原桩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个通孔来解决单一通孔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在空心桩桩体下端连接下沉刀片的方法,使其形成一个类似于管桩的桩尖部分,解决不易下沉的问题。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易沉桩多孔型空心桩,包括桩体,内桩体,所述的内桩体设置在桩体的内部,内桩体中设置有下钢筋立柱,在内桩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多个通心孔,在桩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在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下沉刀片。
更进一步,所述的桩体的截面为圆形。
更进一步,所述的桩体的截面为方形。
更进一步,所述的通心孔为3个。
更进一步,所述的下钢筋立柱为3个,相互间隔120度。
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空心桩,在原桩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个通孔来解决单一通孔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在空心桩桩体下端连接下沉刀片的方法,使其形成一个类似于管桩的桩尖部分,解决不易下沉的问题。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下沉性能。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原空心桩上经简单的改动而得到的,因此,该空心桩的使用和安装都和原来的基本一样,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强;纪洪广;栗曰峰,未经陈建强;纪洪广;栗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29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花塞
- 下一篇: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与电动机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