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粉自动抽料机下料管防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1370.6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0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飞;张奎;贾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66 | 分类号: | B65G53/6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抽料机下料管防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粉自动分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粉自动抽料机下料管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微粉的分级主要是根据不同微粉颗粒在水中沉降速度不同的原理,将微粉加入水中,进行搅拌,然后分时多次抽取微粉与水的混合液,然后再将水与微粉分离,从而得到颗粒度不同的微粉,达到将微粉分级的目的。当前大部分的微粉加工企业采用的是人工计时抽料的模式,即人工计时,不断的抽取微粉与水的混合液。此种方式,精度无法保证,得到的微粉颗粒度不够均匀,分级不够精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始有企业研制出了微粉自动分级设备。但是现有的一些自动设备,在抽取微粉与水的混合液时,微粉很容易堵塞抽料机的下料管,导致设备不得不停机维修,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在抽料环节上,大多的微粉生产企业还是采用人工参与的方式,实现不了完全自动化,在这个环节必须人工来参与才能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这样就会影响设备的效率并增加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粉自动抽料机下料管防堵装置,它是采用两套气压设备、一个负责控制下料管的打开和关闭,一个负责下料管的摆动,通过不断的摆动下料管,达到防止微粉在下料管内堵塞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粉自动抽料机下料管防堵装置,其中:包括抽料机下料管、第一气缸、夹板、活动板及第二气缸,所述的抽料机下料管为软管,下料管的上部从夹板与活动板之间穿过,夹板通过连接柱固定在第一气缸的前端,活动板固定在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前端,且活动板穿装在连接柱上,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下料管的下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杆与下料管的下部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套气压设备、一个负责控制下料管的打开和关闭,一个负责下料管的摆动,通过不断的摆动下料管,达到防止微粉在下料管内堵塞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2、本实用新型两个气缸的启闭可通过PLC控制,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不需采用人工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粉自动抽料机下料管防堵装置,包括抽料机下料管6、第一气缸1、夹板5、活动板3及第二气缸8,所述的抽料机下料管6为软管,下料管6的上部从夹板5与活动板3之间穿过,夹板5通过连接柱4固定在第一气缸1的前端,活动板3固定在第一气缸1的伸缩杆2的前端,且活动板3穿装在连接柱4上,第二气缸8的伸缩杆7通过连接杆9与下料管6的下部活动连接。
使用时,第一气缸1启动,第一气缸1的伸缩杆2伸出,带动活动板3伸出,活动板3沿连接柱4向夹板5移动,从而使活动板3与夹板5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从而夹紧下料管6,下料管6为软管,夹紧之后,下料管6关闭,微粉与水的混合液不能从下料管6通过,第一气缸1的伸缩杆2复位,活动板3与夹板5之间的间隙变大,下料管6打开,抽料机抽取微粉与水的混合液,当下料管6内发生堵塞时,启动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伸缩杆7动作,从而带动下料管6的下部左右摆动,通过摆动使下料管6内堵塞的物料疏通,起到防堵的目的。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