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0076.3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9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戴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晶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智能 放电 均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日益突出,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声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称作绿色环保汽车,由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池组,而电池组的性能是由电池组中最差的电池性能来决定的,因此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池组,而电池组的性能是由电池组中最差的电池性能来决定。
鉴于此,在中国专利201110083519.7提到一种电池均衡电路,该电池均衡电路,用于均衡多个单电池,其包括控制器以及与该控制器相连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器在多个单电池的放电状态间的预定时刻分别采样多个单电池的放电电池电压,并分别采样所述多个单电池在充电状态的充电电池电压,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处理该充电电池电压及放电电池电压,从而提供控制指令给控制器以控制多个单电池实现均衡,这种同时对每个电池进行小电流充放电,不能满足对最差电池性能的提升,没真正达到电池的一致性,对电池的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
上述可知,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在使用中单个电池的性能不一致的问题,而提出一种能对动力电池进行适时进行充放电均衡处理,使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得性都能达到一致性的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与电池组电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模块、过充电均衡模块和过放电均衡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电连接的微控制器;所述过充电均衡模块由两个以上独立的过充电均衡单元构成,所述过充电均衡单元通过独立的放电执行电路与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及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过放电均衡模块由两个以上独立的过放电均衡单元构成,所述过放电均衡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及所述微控制器分别连接。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放电执行电路包括开关管和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开关管串接。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开关管并联于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两端,并与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过放电均衡单元具有单独的充电电路、继电器和控制电路。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一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对应的引脚连接。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两端均连接有单独的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能通过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实时准确的测出每个电池的电压数据并将数据送入微控制器,并通过经微控制器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该电池过充电均衡模块或过放电均衡模块对该电池进行有效的充放电均衡处理,其中,电池组的单电池通过单独的过充电均衡单元或过放电均衡单元进行放电或充电处理,从而实现了只对需要均衡的单电池进行独立的充放电均衡处理,使其恢复到跟正常电池一致,达到整个电池组的所有电池性能一致性,这种充放电均衡处理不仅过程简单,操作迅速,而且更加准确有效,有效的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的原理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过充电智能放电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过放电智能充电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智能充放电均衡电路,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控制,包括与“电池组1”电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微控制器3”、“过充电均衡模块4”及“过放电均衡模块5”。
“电池组1”是由多个“单电池10”串联而成,且每个“单电池10”的两端均单独连接有“开关11”。
“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还与“微控制器3”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晶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晶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00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器一体化深海电机
- 下一篇:多通道熔配一体式光纤总配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