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电磁加热功能的回转式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8015.3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1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中圭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电磁 加热 功能 回转 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转动锅体,能高效利用热能迅速加热菜肴的带有电磁加热功能的回转式炒锅。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广泛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现有电磁炉多是平面电磁炉,其只适应平底炒锅,接触面小,不易翻炒。随着大功率电磁加热技术成熟,出现了商用炒锅,使用凹形电磁线圈。凹型电磁炉的锅体在使用中只能固定,不能离开线圈,容易造成菜肴局部过热,翻炒不均匀。也是电磁炉在炒菜时不同于火焰炉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高效利用电磁加热且适合翻炒的回转式炒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电磁加热功能的回转式炒锅,包括:锅体、锅盖,锅体为一端开口的内空球体形状,在该锅体外包裹有一层锅套,锅套与锅体之间留有间隙,方便锅体自身旋转,该间隙为1~5mm,锅套内侧为隔热层,锅套通过左右两个支架轴支撑,锅套内部设有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分为四个被分开控制的部分,分别是一个主加热电磁线圈以及三个预热电磁线圈,所述的锅套底部开有通孔,该通孔贯穿有一转轴,该转轴一端固定在锅体底部,转轴另一端接有减速电机。
在锅体内设有一翻转棒。
所述的锅盖与锅套相配合,锅盖卡在锅套上,,锅体与锅盖之间留有小间隙。
所述的锅盖上开有加料孔。
锅套为非金属耐热材料,如耐热塑料或陶瓷材料。
隔热层材料可以微晶玻璃或隔热涂层。
所述的支架为垂直设置,锅套与支架之间成15~45度的角度倾斜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波加热技术,可以转动的倾斜安装的锅体。电磁线圈环绕锅体布置,分为四个不同区域,平面曲面与锅体外形一致,由程序控制,可以分别加热,和电机旋转方式配合,进行时间和功率的控制,能高效利用能量,迅速加热菜肴,快速炒菜,并可适应炒大锅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锅体,2、锅盖,3、锅套,4、电磁线圈,5、转轴,6、翻转棒,7、支架,8、活动支柱,9、搅拌头,10、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包括:锅体(1)、锅盖(2),,在该锅体外包裹有一层锅套(3),锅套与锅体之间留有间隙,方便锅体自身旋转,该间隙为1~5mm,锅套内侧为隔热层,锅套通过左右两个支架(7)轴支撑,锅套内部设有电磁线圈(4),该电磁线圈分为四个被分开控制的部分,分别是一个主加热电磁线圈以及三个预热电磁线圈,这四个部分由程序控制,可以分别加热,和电机旋转方式配合,可以进行时间和功率的控制。
所述的锅套底部开有通孔,该通孔贯穿有一转轴(5),该转轴一端固定在锅体底部,转轴另一端接有减速电机(10)。减速电机带动锅体旋转,转速在每分钟10转到每分钟200转。采用多种旋转控制方式。如停止,连续,步进,振荡等。停机时始终回到可以翻转的位置。
在锅体内的翻转棒(6)上设有搅拌头(9),在锅套和锅体之间还设有便于锅体旋转的活动支柱(8)。
本实施例使电磁加热这一节能高效的技术更好地应用到中国传统炒菜技术中去,服现有电磁炉的缺点,使炒菜锅热量足,翻菜快,受热均匀,控温。避免不利于食用油营养的高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中圭,未经胡中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8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