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电池、包括其的一体化电池堆和一体化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6320.9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汤浩;殷聪;杨海玉;谢光有;高建龙;张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10;H01M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电池 包括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电池、包括其的一体化电池堆和一体化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于备用电源或分布式电站时,需要解决氢气的来源问题。一般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然而,其放电的可持续性受储氢装置的规模限制,需定期补充氢气燃料。此外,也有其他方法用于提供氢气燃料:专利申请号为01120272.6的中国专利,用重整器将富氢燃料转化为氢气提供给燃料电池作为燃料,但存在以下问题,重整器需要消耗额外电力及造成热量能量损耗,重整器需要脱硫脱一氧化碳造成其系统极为复杂昂贵。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26307.2的中国专利,使用市电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解电堆制氢,以提供燃料电池作为燃料,但该系统分别包含电解电堆与燃料电池堆,系统集成性较低,造成可靠性不足;不涉及系统中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可持续性不足;不涉及系统能量的综合管理,使用市电作为能量主要来源经过二次转换,造成能量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电池、包括其的一体化电池堆和一体化电池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料电池堆发电系统集成性低、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电池,该一体化电池包括: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解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发电的燃料电池,与电解电池共用集流板且接收由电解电池产生的氢气和氧气。
进一步地,上述电解电池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第一集流板、电解阳极电极、第一质子交换膜、电解阴极电极和第二集流板;燃料电池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第二集流板、燃料阳极电极、第二质子交换膜、燃料阴极电极、石墨板、燃料电池冷却腔和第三集流板。
进一步地,上述一体化电池还包括端板,端板包括与第一集流板远离电解阳极电极一侧贴合的第一端板以及与第三集流板远离燃料电池冷却腔一侧贴合的第二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电池堆,该一体化电池堆包括: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解电池堆,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解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发电的燃料电池堆,与电解电池堆相连,接收由电解电池堆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堆包括一个或多个燃料电池,并与电解电池堆共用第二集流板。
进一步地,上述一体化电池堆还包括端板,端板包括远离电解阳极电极并与第一集流板贴合的第一端板以及远离燃料电池冷却腔并与第三集流板贴合的第二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电池系统,该一体化电池系统包括:上述的一体化电池堆;向一体化电池堆的电解电池堆供水的供水系统,与电解电池堆相连;向一体化电池堆的燃料电池堆提供冷却水的冷却水系统,与燃料电池堆相连;将电解电池堆产生的氢气输送到燃料电池堆的氢气系统,连接在一体化电池堆中电解电池堆和燃料电池堆之间;将电解电池堆产生的氧气输送到燃料电池堆的氧气系统,连接在一体化电池堆中电解电池堆和燃料电池堆之间;以及处理燃料电池堆产生的尾气的尾气处理系统,与燃料电池堆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水箱与电解电池堆的电解阳极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水箱与电解阳极电极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进一步地,上述氧气系统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气体出口,第一进口与电解电池堆的电解阳极电极相连;氧气储罐,具有氧气进口和氧气出口,氧气进口与第一气水分离器的第一气体出口相连,氧气出口与燃料电池堆的燃料阳极电极相连;上述氢气系统包括:第二气水分离器,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气体出口,第二进口与电解电池堆的电解阴极电极相连;氢气储罐,具有氢气进口和氢气出口,氢气进口与第二气水分离器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氢气出口与燃料电池堆的燃料阴极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氧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设置在第一气水分离器与电解阳极电极之间的连接流路上;氧气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气水分离器与氧气储罐之间的连接流路上;上述氢气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器,设置在第二气水分离器与电解阴极电极之间的连接流路上;氢气压缩机,设置在第二气水分离器与氢气储罐之间的连接流路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分别具有与第一水箱相连的第一液体出口和第二液体出口。
进一步地,上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二水箱、第二水泵和第三散热器,第二水箱通过第二水泵与燃料电池冷却腔的入口相连,并通过第三散热器与燃料电池冷却腔的出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6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