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3517.7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石立彬;钱劭彦;洪健;黄晓滨;袁志刚;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2 | 分类号: | E04F11/02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215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抗震 装置 楼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
背景技术
目前,楼梯一般采用楼梯梁和平台梁整体浇筑的方案,这种方案最大的弊端是在地震时,楼梯的斜撑体系吸收了很大的地震力,容易导致楼梯的毁坏或倒塌。汶川大地震被损坏建筑的一个特点是楼梯构件的破坏,影响了逃生通道安全,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6.6条,结构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而国标图集《11G101-2》仅提供板式楼梯的节点,而对梁式楼梯抗震问题尚未涉及。对于大量的人员高度密集的商业公共场所,由于功能的要求,采用梁式楼梯往往是势在必行的选择,一旦毁坏或倒塌所产生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可想而知。由于现有的软件的局限性,对此分析较为粗糙,若用通用有元程序计算,斜板、梯梁、和梯柱的输入以及网格剖分较麻烦,计算非常繁琐,因而对结构的造价以及结构的分析计算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抗震性能很好,可实施性强,造价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包括楼梯梁、平台支座,所述楼梯梁设置于平台支座的上方,所述楼梯梁与平台支座之间留有预定间隙,
所述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还包括抗震装置,所述抗震装置包括两块钢板,所述其中一块钢板固定连接于楼梯梁的底面,所述另一块钢板固定连接于平台支座的顶面,所述两块钢板之间设有滑动层。
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抗震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固定连接于平台支座的顶面并分别位于楼梯梁底部的两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动层由沥青或石墨制成。
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地震时,楼梯梁可通过抗震装置中的钢板相对于平台支座滑动,地震产生的能量不会被楼梯梁吸收,从而避免了楼梯的损伤,使楼梯可真正成为保护人员疏散的“保护伞”,对人员密集场所尤为重要;此外,本实用新型施工难度较小,可实施性很强,造价比较低廉,而且结构计算分析简单,因此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梁式楼梯的实施例,包括楼梯梁1、平台支座2,楼梯梁1设置于平台支座2的上方,楼梯梁1与平台支座2之间留有预定间隙,本实施例还包括抗震装置,抗震装置包括两块钢板3,其中一块钢板3固定连接于楼梯梁1的底面,另一块钢板3固定连接于平台支座2的顶面,两块钢板3之间设有滑动层4。其中,楼梯梁1与平台支座2之间的间隙可按照地震位移进行调整。
作为改进,在本实施例中,抗震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块5,两个限位块5固定连接于平台支座2的顶面并分别位于楼梯梁1底部的两侧,这样可防止楼梯梁1在地震时滑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层4由沥青或石墨制成。施工时,楼梯梁1和平台支座2分别预埋钢板3,然后在两块钢板3之间涂沥青或者石墨等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3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