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栅板及裸眼立体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3432.9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0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H04N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 裸眼 立体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栅板及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眼镜式立体显示器已经成功的进行了商业化生产,进入了普通消费者家庭,不管是偏光眼镜,还是液晶开关眼镜都能把具有一定视差的两路图像很好的分离开来,从而使得观看者可以看到具有较大景深的立体图像。然而,由于人们在观看这种立体图像的过程中,必须要佩戴立体眼镜,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观看习惯,并且会有佩戴眼镜所带来的不舒适感。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不需要佩戴任何眼镜,人们在观看立体电视的同时,眼睛不受限制,提高了观看过程中的自由度和舒适度。目前,常见的裸眼立体显示器主要是光栅式裸眼立体显示器,主要由2D平面显示器和光栅两部分组成。光栅主要有柱面光栅和狭缝光栅两种方式。
现有技术中,2D显示屏主要由二维像素阵列组成,每个子像素边缘区域为遮光区域,当背光源照射显示屏时,我们称遮光区域为黑矩阵。当显示屏被背光板照亮时,显示屏产生的黑矩阵为二维光场结构与光栅被照亮产生的二维光场结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莫尔条纹,严重影响了视觉观看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莫尔纹、立体效果明显的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栅板,其中,至少包括一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上设置有由多行矩形片组成的光栅遮挡图形,所述矩形片在透明基板上的排布方式为:横向方向上矩形片的间距相同,纵向方向上相邻行的矩形片偏移相同角度且偏移相同距离。
所述的光栅板,其中,所述光栅遮挡图形包括第一光栅遮挡图形,所述第一光栅遮挡图形由散射膜制成的矩形片组成,所述散射膜不具有散射效果的一面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里侧贴合。
所述的光栅板,其中,所述光栅遮挡图形还包括第二光栅遮挡图形,所述第二光栅遮挡图形由光栅膜制成的矩形片组成,所述第二光栅遮挡图形与所述第一光栅遮挡图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光栅遮挡图形位于第一光栅遮挡图形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里侧之间,且第一光栅遮挡图形与第二光栅遮挡图形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光栅板,其中,所述光栅遮挡图形包括第三光栅遮挡图形,所述第三光栅遮挡图形由喷砂或者化学蚀刻在所述透明基板里侧的矩形片组成。
所述的光栅板,其中,所述矩形片在纵向上偏移的角度为acrtg(1/3)。
所述的光栅板,其中,所述透明基板为玻璃。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2D显示屏,其中,还包括所述的光栅板,所述光栅板设置在所述2D显示屏前端,所述矩形片的大小和位置与所述2D显示屏的显示像素结构相对应。
所述的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2D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或OLED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光栅板上设置由特定排列的矩形片组成的光栅遮挡图形,所述矩形片与所述2D显示屏的显示像素结构相对应,所述光栅遮挡图形将光线遮挡和散射。破坏光栅遮挡图形与液晶显示屏黑矩阵形成的光场干涉,从而使得裸眼立体显示器具备高亮度、无莫尔纹、立体效果明显等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人们观看立体显示图像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栅板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裸眼立体显示装置中应用第一实施例中光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光栅板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裸眼立体显示装置中应用第二实施例中光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光栅板的横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裸眼立体显示装置中应用第三实施例中光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光栅板的加工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裸眼立体显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栅板及裸眼立体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34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分拆套叠的杯子
- 下一篇:一体式铆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