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绕电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912.3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车华明;马晓英;车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32 | 分类号: | H01C10/32;H01C1/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涉及一种线绕电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国防军事以及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整机正在向着微型化、薄型化、多功能、高可靠的方向发展,然而线绕预调电位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线绕预调电位器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位器,作限流电阻或分压器使用,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整机对线绕预调电位器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其零部件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电位器结构复杂,工作时噪声大,使用寿命较短;线绕电位器是由绕在骨架上的电阻丝线圈和沿电位器移动的滑臂以及其上的电刷组成,骨架截面应处处相等,由材料和截面均匀的电阻丝等节距绕制而成。现有电位器的绕组绕制常用环形绕制而成,由于该产品精度要求较高,环形绕制已不能满足产品要求;由于该类电位器常应用于印制板安装,其引出端与内部用于电连接的焊点距离较近,二次焊接时易出现熔化现象,从而影响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时噪声小,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的线绕电位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线绕电位器,包括外壳,外壳内侧设有绝缘衬垫,外壳下端设有绝缘盖,绝缘盖上设有引出端子,外壳内绝缘盖上方设有基座,基座上设有接线柱和绕组,绕组与引出端子连接,接线柱上设有转轴,转轴上端延伸出外壳,转轴上设有与绕组接触的接触簧片。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盖上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上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穿过外壳的部分设有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绕组由直径为0.055mm的卡玛电阻丝采用间隙的平行绕制的方法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绕组与引出端子采用电阻点焊及295高温焊锡丝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位器结构简单,同步精度高,线性度好,工作时噪声小,使用寿命长,机械性能优良;绕组是用直径φ0.055mm的电阻丝采用平行绕制的方法制作而成,大大提高了绕组的绕制精度;绕组与引出端焊接采用电阻点焊机点焊及高温焊接的方式,彻底解决了产品耐焊接热试验问题;提高了电位器的质量及长期使用可靠性,使电位器的一致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线绕电位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侧设有绝缘衬垫10,外壳1下端设有绝缘盖2,绝缘盖2上设有引出端子8,外壳1内绝缘盖2上方设有基座3,基座3上设有接线柱5和绕组4,绕组4与引出端子8连接,接线柱5上设有转轴6,转轴6上端延伸出外壳1,转轴6上设有与绕组4接触的接触簧片7,所述绝缘盖2上设有密封垫9,所述转轴6上设有密封圈12,所述转轴6穿过外壳1的部分设有垫圈11,所述绕组4由直径为0.055mm的卡玛电阻丝采用间隙的平行绕制的方法制作而成,所述绕组4与引出端子8采用电阻点焊及295高温焊锡丝焊接。
绕组4制作:将漆包圆绕组线夹持在精密平行绕线机上,检查漆包线表面质量,漆包线应光滑、平整,无漆瘤,启动精密平行绕线机,在漆包圆绕组线上绕制卡玛电阻丝,然后在专用绕组成型夹具上成型为螺旋状绕组,再将螺旋状绕组从中间切开,行成单个绕组,最后粘在基座3上,制成绕组4。
绕组4与引出端子8焊接:先将一条宽约0.8mm、长约6mm、厚0.1mm的锌白铜带对折折弯,然后用电阻点焊机将锌白铜带点焊在引出端子8上,再将电位器绕组终端电阻丝缠绕1~2圈在锌白铜带上,之后将锌白铜带折弯过来压住终端电阻丝,用高温焊锡将电阻丝与锌白铜焊牢,同时用该高温焊锡再次将引出端子8裸露面与锌白铜焊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