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LED灯和语音提示功能的智能电话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901.5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8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坚;车小莉;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2 | 分类号: | H04M1/22;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语音 提示 功能 智能 电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话,特别是涉及一种带LED和语音提示功能的智能电话。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话按键中的按钮指示灯的灯光很弱,当人们深夜或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需要拨打电话时,需要打开其他照明光源,才能看清楚按键上的数字或文字。此外,现在的电话大多没有未接来电和留言的语音提示功能,给用户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带LED灯和语音提示功能的智能电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按键、电话本体,所述电话本体的内部设有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包括未接来电检测模块、留言检测模块、存储管理模块、按键处理模块和语音提示电路模块,所述未接来电检测模块和所述留言检测模块均与所述存储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按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存储管理模块和所述按键连接,所述按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语音提示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话本体的内部还设有LED电路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语音提示电路模块包括音频生成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LED电路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充电电路模块和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LED灯设于所述智能电话的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LED灯,在深夜或比较黑暗环境中仍能看清电话上按键的数字或文字,避免了光线不好时错拨电话。此外,通过设置了语音提示系统,可以提示用户有新的未接电话和新的留言,用户只需按键就可以接听到新的留言信息的内容和未接电话的号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LED灯和语音提示功能的智能电话包括电源1、音频接口4、扬声器5、按键6和电话本体8。电话本体8的内部设有主控芯片3,所述主控芯片包括未接来电检测模块32、留言检测模块33、存储管理模块34、按键处理模块35和语音提示电路模块36,所述未接来电检测模块和留言检测模块与存储管理模块34相连,所述按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存储管理模块34和按键6相连,所述按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提示电路模块36的输入端相连,语音提示电路模块36包括音频生成模块361和语音输出模块362,音频生成模块361的输出端与音频接口4的输入端相连,音频接口4的输出端与扬声器5相连。
如图1和2所示,电话本体8的内部还设有LED电路模块2,LED电路模块2包括控制电路模块21、充电电路模块22和与控制电路模块21相连接的LED灯23。LED灯 23设于所述电话本体8的外壳7上。电话本体8的外壳上还设有专门进行语音提示的按键6,按键6包括第一按键61和第二按键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键61为“一键听取未接来电”按键,第二按键62为“一键听取留言”按键。
其工作原理如下:智能电话的电源1对LED电路2中的充电电路22,将电能储存在充电电路22的可充电电池中备用,控制电路能够调节LED灯的亮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LED灯的亮度。由于在主控芯片3中设置了未接来电检测模块32和留言检测模块33,该智能电话能够检测出用户未接的电话和未收听的留言,并将这些未接的电话号码和未收听的留言信息存储到存储管理模块34,通过按下“一键听取未接来电”按键或“一键听取留言”按键,按键处理模块35接收到信号后,使存储管理模块35和语音提示电路36形成闭合电路,语音生成模块361将存储在存储管理模块中的信息转化为音频格式,音频格式信息传输到语音输出模块中,并通过音频接口4和连接在音频接口4上的扬声器5播放出未接来电的号码或未收听的留言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