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磨机滚动轴承支撑的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741.4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1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马龙华;任玉良;李方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马龙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磨机 滚动轴承 支撑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具体是一种管磨机滚动轴承支撑的润滑系统,属于润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使用滚动轴承支撑的管磨机,由于管磨机使用滚动轴承支撑后不仅节约了电能,维护简单,还给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备受广大用户的认同。但是,由于轴承滚珠滚动时产生大量热量,磨机运转过程中也产生一些灰尘进入轴承室,在此使用油脂润滑,导致热量无法散出,再加上有灰尘的混入,时间长了造成润滑油脂失效滚珠使用时间长后容易烧坏,从而影响了轴承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磨机滚动轴承支撑的润滑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进一步提高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磨机滚动轴承支撑的润滑系统,包括轴承上壳体、滚动轴承、轴承座,还包括进油管道、回油管道和稀油润滑油站,进油管道一端连接滚动轴承外圈上端的进油孔,另一端连接稀油润滑油站上表面的出油孔,回油管道一端连接轴承座下端的出油孔,另一端连接稀油润滑油站一侧的回油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稀油润滑油站泵出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道,从滚动轴承外圈上的油孔送入轴承内部,对轴承滚珠进行润滑,同时也带走轴承滚珠滚动时产生的热量和进入的灰尘,并通过回油管道带回到稀油润滑油站内,从而保证了轴承内部的散热和清洁,进一步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上壳体,2、滚动轴承,3、轴承座,4、进油管道,5、回油管道,6、稀油润滑油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磨机滚动轴承支撑的润滑系统,包括轴承上壳体1、滚动轴承2、轴承座3,还包括进油管道4、回油管道5和稀油润滑油站6,进油管道4一端连接滚动轴承2外圈上端的进油孔,另一端连接稀油润滑油站6上表面的出油孔,回油管道5一端连接轴承座3下端的出油孔,另一端连接稀油润滑油站6一侧的回油孔。
在工作过程中,滚动轴承2放置在轴承上壳体1和轴承座3组成的轴承室的内部,稀油润滑油站6泵出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道4,从滚动轴承2外圈上的进油孔送入轴承内部,对轴承滚珠进行润滑,同时也带走轴承滚珠滚动时产生的热量和进入的灰尘,并通过回油管道5带回到稀油润滑油站6内,实现油路循环。同时为了保证稀油润滑油站6出现故障时短期内不影响滚动轴承2的正常润滑,将回油管道5连接轴承座3下端出油孔的中心高于滚动轴承2下部滚珠中心5-10mm,保证滚动轴承2下部的滚珠也能够始终浸在润滑油里实现有效的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马龙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马龙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一种基于CPCI标准的高速通信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