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识别连接处松扣的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1834.5 | 申请日: | 201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梅雪辉;秦旭;张越;简龙;毛志勇;董海;郭猛;孙艳霞;王鹏;李礼;王晓博;金家忠;左继双;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4 | 分类号: | H05B7/14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识别 连接 松扣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炼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识别连接处是否松扣的电极。
背景技术
LF炉(即钢包精炼炉)的电极均是由上电极和下电极连接而成的,即上电极下端锥形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下电极的上端锥形螺母内。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较大,上下电极连接处极易出现松扣的现象。电极松扣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电极就会在接缝处折断,进而引起铸机断浇或钢水碳成分超标等生产或质量事故。目前,只是要求炉长对上下电极接缝处要经常进行检查,根据接缝处是否出现缝隙来判断电极连接是否松扣,效果很不理想,仍不时出现因电极松扣而造成的电极折断事故,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尽早准确发现电极连接松扣,从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电极折断事故的识别电极连接松扣的定位槽。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便于识别连接处松扣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电极和下电极接缝处的两电极本体上加工有一道与两电极轴线平行的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的长宽深尺寸为(190-210)×(3-5)×(1-2)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识别方法及效果为:
对拆包后的电极经检查接头牢固无脱落、螺纹无破损及裂纹后,即可将上电极下端锥形螺杆拧入下电极上端锥形螺母,并用力将其旋紧。上下电极旋紧后,使用宽度为3-5mm的砂轮片在上电极和下电极接缝处的上、下电极本体上打出一条190-210 mm长、1-2mm深的定位槽,定位槽走向为平行于两电极的轴线,即垂直于上下电极结合面。当连接上电极与下电极的定位槽一旦出现错位现象,就说明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的连接存在松扣现象,必须下线处理;若未出现错位,则可继续使用。从而可方便准确地识别出电极连接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极松扣问题,防止因电极松扣引起的电极折断事故,避免铸机断浇或钢水碳成分超标现象的发生,保证生产的顺行。
附图说明
附图为便于识别连接处松扣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电极1、定位槽2、接缝3、下电极4。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之电极包括上电极1和下电极4,上电极1与下电极4之间采用锥形螺纹连接,连接处留有一道明显的接缝3。
本实用新型是在上电极1和下电极4之间接缝3的位置上,用砂轮片连续在上电极1和下电极4的本体上打出了一道200×4×2mm的定位槽2,定位槽2的走向与两电极轴线平行即顺着两电极本体长度方向,而又垂直于上电极1和下电极4的接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1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