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1311.0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峰;胡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机组。
背景技术
在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对物料进行蒸馏、结晶、干燥等操作,以保证物料的特性。目前,常用的方案是用真空机组与操作装置相连,通过真空机组对操作装置进行快速抽真空,同时在操作内对物料进行蒸馏、结晶或干燥等操作。但是对于抽气量较大的待抽气装置,为保证操作装置的真空度,因此需选用一些抽气量较大的泵体来构成真空机组或多个真空机组连用才能达到效果,因此增加生产成本和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抽气量小的泵体构成,可对抽气量较大的操作装置进行抽真空操作的真空机组,降低真空机组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以及机架上设置的多个泵体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的各泵体、气液分离器通过连接管路相互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与待抽气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从待抽气装置里出来的气体被冷却,体积减小,从而设置较小抽气量的泵体,减小真空机组的生产成本和对抽气量较大的待抽气装置或系统进行有效可靠的抽真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流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小抽气量泵体组成,可对大抽气量的待抽气装置20进行有效可靠的抽真空的真空机组,其采取的方案如图1、5所示,一种真空机组,包括机架10以及机架10上设置的多个泵体和气液分离器15,所述的各泵体、气液分离器15通过连接管路相互串联连接,所述的泵体与待抽气装置20之间设置有冷凝器12。所述的泵体包括沿待抽气装置的出气口依次设置的第一罗茨泵11、第二罗茨泵13和水环泵1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15与水环泵14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的冷凝器12设置在第一、二罗茨泵11、13之间。所述的冷凝器12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管接头121和出气管接头122,所述进、出气管接头121、122均与壳体内空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空腔内设置冷却单元。通过在第一、二罗茨泵11、13之间设置冷却器12,这样通过冷却器12冷却作用,气体体积减小,这样第二罗茨泵13、水环泵14就可设置的较小,减小真空机组的生产成本。
具体的方案如图2、3所示,所述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12a和管状壳体12a两端头处设置的两半球形壳体12b,所述的两半球形壳体12b与管状壳体12a之间设置有隔板125,所述隔板125将壳体内部空腔分隔成三个区域,所述的冷却单元包括两隔板125间平行排布的冷却水管126,所述冷却水管126的管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一致,且各冷却水管126的两端头部均固定在两隔板125上开设的固定孔内,所述冷却水管126的外壁、管状壳体12a和两隔板125构成的腔室与进、出水管接头123、124相连通,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2b上分别设置冷却水的进水管接头123和出水管接头124,所述两端半球形壳体12b、两隔板125和冷却水管126内壁构成的腔室与进、出水管接头123、124相连通,所述进气管接头121位于靠近出水管接头124的一端设置,出气管接头123位于靠近进水管接头123的一端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列管式冷却器对气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这里所说的半球形壳体12b可以是大半/小半个球型或椭球形的壳体,各管接头与真空机组上其他组件和各壳体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
更为具体的方案是,所述的管状壳体12a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气流缓冲板127,所述的相邻气流缓冲板127分别与管状壳体12a的上下侧壳壁相连接且与管状壳体12a的壳壁构成气体流动的迂回状通路,所述气流缓冲板127的板面垂直于冷却水管126管长方向布置。所述气流缓冲板127的板面呈半圆形或大半圆形,所述气流缓冲板127的弧形边与管状壳体12a的壳壁相固接,所述与管状壳体12a下侧壳壁相固接的气流缓冲板127的弧形边的中部设有空缺部或通孔,如图4所示。所述两半球形壳体12b的下侧分别设有排污口128,所述管状壳体12a的下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129。通过气流缓冲板127的作用,使得气体在壳体内充分的与冷却水管126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得气体的体积最大化的被减小,保证后续泵体运行的可靠性和待抽气装置20抽真空的可靠性。气流缓冲板127的圆弧边中部开设空缺部127’,是因为气体中一些冷凝点较高的组分,就会在冷却器内冷凝成液体,这样与管状壳体12a下侧壳壁相固接的气流缓冲板127的弧形边的中部设置的空缺部就会与壳壁构成冷凝流体流动的通路,使得再冷却器12内冷凝的液体可随气体出口接头122一起排出,避免影响冷却器12对气体的冷却。总之,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小抽气量泵体对大抽气需求的待抽气装置20进行可靠的抽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1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