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理废气的等离子体催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1147.3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施耀;叶志平;何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8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理 废气 等离子体 催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理废气的等离子体催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及室内建筑涂料的有毒有害废气排放,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恶化了生活环境。具有异味的工业和建筑涂料VOCs已经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为此国内许多省市都已开展“清洁空气行动”,寻求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清洁治理技术治理VOCs和恶臭的排放已是刻不容缓。
传统的治理方法中: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生物法和低温等离子体法。其中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法是目前控制工业VOCs和恶臭的最常见工艺。生物法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且适于处理低浓度VOCs等缺点。而活性炭吸附法中,虽然在达到饱和吸附量前具有良好的除臭和吸附VOCs的效果,但其维护管理费用高,废炭再生麻烦。
在上述这些技术中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等离子体被称作除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存在形态,是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导电性流体,整体保持电中性。在低温等离子体内,有大量的高能电子及高能电子激励产生的·O、·OH等活性粒子,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物或低毒物。与其他VOCs和恶臭废气治理技术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流程短、投资少、占地小、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主要表现为电费)、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VOCs和恶臭废气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1. 在较低放电电压下,对一些结构稳定的VOCs去除效率不高(如喷漆废气中的苯、甲苯等);2.放电区域小,污染气体停留时间短;3.工业化放电电源要求较高,需要稳定放电。
针对上述单一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不足,人们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技术,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工业中试中,实验结果理想,克服了上述单一等离子体技术的不足,然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高能和活性物质有很大部分是短寿命物质(short-lived物质),现行的等离子体催化结合技术无论是两段式还是一段式,都存在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产生的物质的缺陷。另外,针对VOCs或恶臭处理中,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相对等离子体催化技术还存在相对能耗高,较低放电电压下,污染物去除率不高,还存在部分中间产物,造成二次污染,而在传统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结合方式中,存在放电过程产生的short-lived物质利用率不高,而像金属纤维束这类金属材料制备催化剂,制备过程复杂,附载量不大,易脱附。
烧结金属纤维(SMF)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以镍铬合金纤维或者铁铬铝合金纤维为原料,通过布毡、压制和高温烧结制成。烧结金属电极具有多孔结构,不同的孔径层形成孔径梯度,孔径以介孔(2-50nm)和大孔(>50nm)为主,内部含有大量连通或半连通的孔隙,通过一定处理后,孔隙率最高可达80-90%,压力损失小,耐高温和易加工,是优良的催化剂载体。(Igor Yuranov,Albert Renken,Zeolite/sintered metal fibers composites as effective structured catalysts,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 281(2005)55-6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废气的等离子体催化的装置,该装置采用烧结金属纤维束催化剂为催化剂,结构简单,难降解VOCs的去除率高,同时降低了能耗。
一种用于治理废气的等离子体催化的装置,包括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和驱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放电的电源,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柱形反应容器、以及设于柱形反应容器内的内电极;所 述的柱形反应容器的侧壁由绝缘外壳、介质层以及设于绝缘外壳和介质层之间的外电极组成;所述的外电极和内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两极连通,所述的柱形反应容器内设有烧结金属纤维束催化剂(以下称SMF催化剂)。
为进一步降低能耗,所述的柱形反应容器内设有同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的内电极和烧结金属纤维束催化剂相互接触且缠绕在所述的支撑柱上。采用与高压内电极一起缠绕在支撑柱上,使得SMF催化剂在催化的过程,又作为反应电极,这有效的充分利用了放电所产生的各种高能、高活性短寿命(short-lived)物质物质,提高了难降解VOCs的去除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1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流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机井无功补偿计量箱